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主养草鱼池塘三种混养模式对鱼类生长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表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7页
    1.1 我国池塘养殖的发展概况第12-15页
        1.1.1 我国池塘养殖的发展历程第12页
        1.1.2 我国主要的池塘养殖品种及生态功能第12-13页
        1.1.3 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第13-14页
        1.1.4 我国池塘养殖的现状与发展的方向第14-15页
    1.2 鱼类的生长第15-17页
        1.2.1 鱼类生长的一般测定方法第15-16页
        1.2.2 体长、体重关系和生长率第16-17页
    1.3 鱼类血液学指标的研究进展第17-23页
        1.3.1 鱼类血液主要组成成分第18-19页
        1.3.2 内源因素对鱼类血液指标的影响第19-20页
        1.3.3 环境因子对鱼类血液指标的影响第20-23页
    1.4 鱼类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甲状腺激素的研究现状第23-26页
        1.4.1 生长激素第23-24页
        1.4.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第24-25页
        1.4.3 甲状腺激素第25-26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页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6-27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7-31页
    2.1 试验材料与设施第27页
        2.1.1 试验对象第27页
        2.1.2 试验场地与基本条件第27页
    2.2 试验研究内容及设计思路第27-28页
        2.2.1 研究内容第27-28页
        2.2.2 设计思路第28页
    2.3 试验方法与仪器第28-31页
        2.3.1 身体形态的测量第28-29页
        2.3.2 血液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第29页
        2.3.3 组织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29页
        2.3.4 样品的解冻第29页
        2.3.5 血清常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29-30页
        2.3.6 血清激素含量水平的测定第30页
        2.3.7 白肌和肝脏中RNA-DNA比率的测定第30页
        2.3.8 统计方法第30-31页
第三章 三种混养模式对草鱼生长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31-43页
    3.1 草鱼的生长第31-33页
    3.2 血清激素水平第33-35页
    3.3 白肌和肝脏中的RNA-DNA比值第35-36页
    3.4 血清常规生理生化指标第36-40页
    3.5 讨论第40-42页
        3.5.1 混养模式对草鱼生长轴的影响第40-42页
        3.5.2 混养模式对草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42页
    3.6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三种混养模式对鲢生长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43-55页
    4.1 鲢的生长第43-45页
    4.2 血清激素水平第45-47页
    4.3 白肌和肝脏中的RNA-DNA比值第47-48页
    4.4 血清常规生理生化指标第48-53页
    4.5 讨论第53页
        4.5.1 组织核酸含量与生长之间的关系第53页
        4.5.2 混养模式对肝脏功能的影响第53页
    4.6 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不同混养模式对鳙生长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55-65页
    5.1 鳙的生长第55-57页
    5.2 血清激素水平第57-58页
    5.3 白肌和肝脏中的RNA-DNA比值第58-59页
    5.4 血清常规生理生化指标第59-64页
    5.5 讨论第64页
        5.5.1 T_3、T_4水平第64页
    5.6 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匙吻鲟血液生化指标及其与生长性能相关性的研究第65-74页
    6.1 试验期间匙吻鲟生长性能的变化第65-66页
    6.2 匙吻鲟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第66-67页
    6.3 匙吻鲟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第67-70页
    6.4 匙吻鲟血液指标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第70页
    6.5 讨论第70-73页
        6.5.1 匙吻鲟血液生化指标特点第70-71页
        6.5.2 血液指标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分析第71-72页
        6.5.3 鲢、鳙和匙吻鲟生长和放养效益的比较第72-73页
    6.6 小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录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菲牛蛭抗凝活性蛋白的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
下一篇:穿越断层条件下的地下管道安全性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