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浪油田宝北低渗储层水平井剩余油开发技术研究
作者简介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4-22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5-20页 |
1. 国内外水平井应用概况 | 第15-16页 |
2. 水平井开发低渗油藏的认识 | 第16-20页 |
3. 水平井技术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20页 |
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2.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一章 油田概况 | 第22-29页 |
§1.1 油田区域地理地质概况 | 第22-24页 |
1.1.1 油田地理位置 | 第22页 |
1.1.2 区域构造位置 | 第22-24页 |
§1.2 油田构造特征 | 第24页 |
§1.3 油田沉积特征 | 第24-25页 |
§1.4 油田开发现状 | 第25-29页 |
1.4.1 油藏特征及开发历程 | 第25-27页 |
1.4.2 存在主要问题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储层特征与剩余油分布 | 第29-45页 |
§2.1 储层特征 | 第29-39页 |
2.1.1 油层组划分 | 第29页 |
2.1.2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9-30页 |
2.1.3 流动单元划分与分布 | 第30-32页 |
2.1.4 砂体展布规律 | 第32-34页 |
2.1.5 隔夹层分布特征 | 第34-36页 |
2.1.6 断层及裂缝发育特征 | 第36-38页 |
2.1.7 储层非均质性 | 第38-39页 |
§2.2 剩余油分布 | 第39-44页 |
2.2.1 剩余油分布规律 | 第39-41页 |
2.2.2 剩余油分布成因类型及影响因素 | 第41-4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低渗储层渗流特征及水平井渗流求解 | 第45-60页 |
§3.1 储层微观渗流特征 | 第45-50页 |
3.1.1 储层单元渗流特征 | 第45-48页 |
3.1.2 储层孔喉渗流特征 | 第48-50页 |
§3.2 储层宏观相渗特征 | 第50-53页 |
3.2.1 储层整体相渗特征 | 第50-51页 |
3.2.2 流动单元及组合的相渗特征 | 第51-53页 |
§3.3 低渗储层水平井渗流的影响因素及求解 | 第53-59页 |
3.3.1 影响因素 | 第53-56页 |
3.3.2 水平井渗流的求解 | 第56-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水平井挖潜目标区优选 | 第60-84页 |
§4.1 水平井开发现状及设计经验教训 | 第60-63页 |
4.1.1 水平井开发现状 | 第60-63页 |
4.1.2 宝北水平井设计经验教训 | 第63页 |
§4.2 开发层系优选 | 第63-65页 |
4.2.1 油藏工程参数对比 | 第63-64页 |
4.2.2 数模结果对比 | 第64-65页 |
§4.3 层位优选 | 第65-67页 |
4.3.1 优选的定性依据 | 第65-66页 |
4.3.2 优选的定量依据 | 第66-67页 |
§4.4 井区优选 | 第67-74页 |
4.4.1 井区优选的定性依据 | 第67-72页 |
4.4.2 井区优选的定量依据 | 第72-74页 |
§4.5 产能预测 | 第74-79页 |
4.5.1 油田的水平井产能建设 | 第75-76页 |
4.5.2 设计井产能预测 | 第76-79页 |
§3.6 经济评价 | 第79-83页 |
4.6.1 递减法求极限初始产能 | 第79-81页 |
4.6.2 净现值法确定极限初始产能 | 第81-8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水平井优化设计及开发指标预测 | 第84-110页 |
§5.1 水平井优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84-85页 |
§5.2 水平段参数的优化 | 第85-94页 |
5.2.1 水平段位置优化 | 第85-89页 |
5.2.2 水平段长度优化 | 第89-94页 |
§5.3 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形式优化 | 第94-99页 |
5.3.1 井网的研究概况 | 第94-95页 |
5.3.2 井网类型的优化 | 第95-99页 |
§5.4 完井方式的优化 | 第99-102页 |
5.4.1 几种完井方式的地层损害计算 | 第99-102页 |
5.4.2 几种完井方式的选择比较 | 第102页 |
§5.5 开发指标预测 | 第102-109页 |
5.5.1 油藏工程指标预测 | 第102-106页 |
5.5.2 数模指标预测 | 第106-10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认识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3页 |
补充说明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