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土石混合体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以紫阳县滑坡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土石混合体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土石混合体滑坡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8页 |
2.1 地形地貌 | 第14-16页 |
2.2 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 | 第16-23页 |
2.2.1 秦巴山区大地构造格局与出露岩层 | 第16-18页 |
2.2.2 紫阳地区地质构造与岩层 | 第18-23页 |
2.3 气象水文 | 第23-26页 |
2.3.1 气象特征 | 第23-25页 |
2.3.2 水文特征 | 第25-26页 |
2.4 地下水 | 第26页 |
2.5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6-28页 |
第3章 秦巴山区土石混合体滑坡发育特征 | 第28-52页 |
3.1 紫阳县滑坡分布规律 | 第28-32页 |
3.1.1 空间分布规律 | 第29-30页 |
3.1.2 时间分布规律 | 第30-32页 |
3.2 滑坡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 | 第32-38页 |
3.2.1 滑体组成特征 | 第32-33页 |
3.2.2 滑坡结构特征 | 第33-38页 |
3.3 滑坡发育的影响因素 | 第38-43页 |
3.4 土石混合体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 | 第43-49页 |
3.4.1 滑坡活动的阶段性 | 第43-45页 |
3.4.2 滑坡的破坏模式 | 第45-49页 |
3.5 土石混合体滑坡的分类 | 第49-52页 |
第4章 土石混合体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 第52-76页 |
4.1 试验仪器 | 第52-54页 |
4.2 试验方案 | 第54-59页 |
4.2.1 试验内容与目的 | 第55-56页 |
4.2.2 试验步骤 | 第56-59页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76页 |
4.3.1 试验方法优化 | 第59-63页 |
4.3.2 物理性质试验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4.3.3 力学性质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76页 |
第5章 高滩镇中心小学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 第76-94页 |
5.1 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76-79页 |
5.1.1 地形地貌 | 第76-77页 |
5.1.2 地层岩性 | 第77-78页 |
5.1.3 地质构造 | 第78-79页 |
5.1.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79页 |
5.1.5 人类活动 | 第79页 |
5.2 滑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 第79-84页 |
5.2.1 滑坡变形活动历史 | 第79-80页 |
5.2.2 滑坡变形破坏机理 | 第80-84页 |
5.3 滑坡稳定性计算及分析 | 第84-90页 |
5.3.1 计算参数及模型选取 | 第84-86页 |
5.3.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6-90页 |
5.4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第90-94页 |
5.4.1 敏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 第90-91页 |
5.4.2 敏感性计算结果分析 | 第91-94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