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1.3.1 主要创新 | 第13页 |
1.3.2 主要不足 | 第13-15页 |
2. 理论分析 | 第15-26页 |
2.1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内涵 | 第15-17页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5-16页 |
2.1.2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第16-17页 |
2.2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传统模式 | 第17-20页 |
2.2.1 统收统支 | 第17页 |
2.2.2 资金划拨 | 第17-18页 |
2.2.3 内部银行 | 第18-19页 |
2.2.4 资金结算中心 | 第19页 |
2.2.5 财务公司 | 第19-20页 |
2.3 资金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资金池”模式 | 第20-26页 |
2.3.1 “资金池”概念 | 第20-22页 |
2.3.2 “资金池”模式的优势 | 第22-23页 |
2.3.3 “资金池”模式的限制因素 | 第23-24页 |
2.3.4 “资金池”模式的潜在风险 | 第24-26页 |
3. Z企业集团早期资金管理的问题分析 | 第26-32页 |
3.1 企业简介 | 第26-27页 |
3.2 Z企业集团早期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3.2.1 银行账户众多、资金分散程度高 | 第27页 |
3.2.2 多级对外融资、集团整体优势不明显 | 第27-28页 |
3.2.3 融资渠道单一、过于依赖银行贷款 | 第28页 |
3.2.4 内部交易复杂、清理“三角债”缺乏有效手段 | 第28页 |
3.2.5 资金管理手段方法落后、资金监控体制不健全 | 第28-29页 |
3.2.6 产高利低、贷款规模居高不下 | 第29页 |
3.3 Z企业集团早期资金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3.3.1 体制方面 | 第29页 |
3.3.2 行业方面 | 第29-30页 |
3.3.3 “三方监管”方面 | 第30页 |
3.3.4 信息系统方面 | 第30页 |
3.3.5 法规方面 | 第30页 |
3.4 Z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可行性 | 第30-32页 |
3.4.1 政府政策支持、鼓励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 第30-31页 |
3.4.2 Z企业集团已具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基本条件 | 第31-32页 |
4. Z企业集团“资金池”模式的应用 | 第32-48页 |
4.1 Z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规划 | 第32-34页 |
4.1.1 集团资金中心的功能定位 | 第32-33页 |
4.1.2 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 | 第33页 |
4.1.3 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 | 第33-34页 |
4.2 Z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 | 第34-35页 |
4.2.1 传统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 第34页 |
4.2.2 选择资金池模式的动因 | 第34-35页 |
4.3 Z企业集团“资金池”模式的实施 | 第35-43页 |
4.3.1 合作银行的选择及协议签订 | 第35-38页 |
4.3.2 内部机构的设立 | 第38-39页 |
4.3.3 银行账户管理 | 第39页 |
4.3.4 资金管理规则 | 第39-40页 |
4.3.5 多措并举推进账户加挂资金池 | 第40-41页 |
4.3.6 切实调动成员单位资金积极性 | 第41-42页 |
4.3.7 会计核算方式 | 第42页 |
4.3.8 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 第42-43页 |
4.4 Z企业集团“资金池”模式运行总结 | 第43-48页 |
4.4.1 Z企业集团“资金池”模式运行综述 | 第43-44页 |
4.4.2 Z企业集团“资金池”模式运行分析 | 第44-48页 |
5. Z企业集团加强“资金池”模式的政策建议 | 第48-52页 |
5.1 加强总部资金管理能力的建设 | 第48页 |
5.2 加强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建设 | 第48-49页 |
5.3 实现项目的现金流监控 | 第49-50页 |
5.3.1 强化资金预算刚性约束 | 第49-50页 |
5.3.2 推动资金上存公司 | 第50页 |
5.4 建立外币资金池 | 第50页 |
5.5 采用跨银行资金管理平台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