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税法论文

我国碳税立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6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11页
        (二) 现实意义第11页
    三、 研究现状分析第11-14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四、 研究的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一) 研究的目标第14页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4页
        (三) 论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五、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5-16页
第一章 碳税的基本理论第16-21页
    一、 碳税的起源与发展第16-17页
    二、 碳税的定义第17-18页
    三、 碳税的法律特征第18-19页
        (一) 碳税是一种特别目的税第18页
        (二) 碳税是一种调节税第18-19页
        (三) 碳税是一种间接税第19页
    四、 碳税与相关税制的关系第19-21页
        (一) 碳税与能源税第19-20页
        (二) 碳税与环境税第20-21页
第二章 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21-28页
    一、 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分析第21-24页
        (一) 开征碳税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第21-22页
        (二) 开征碳税有利于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第22页
        (三) 开征碳税有利于促进企业研发、使用清洁能源技术第22-23页
        (四) 开征碳税有利于我国应对国际碳关税第23-24页
        (五) 开征碳税有利于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24页
    二、 开征碳税的可行性分析第24-28页
        (一) 理论上的可能性第24-26页
        (二) 政策上的可行性第26页
        (三) 技术上的可行性第26-27页
        (四) 良好的国外碳税实践经验第27-28页
第三章 国外碳税法律制度的具体实践与启示第28-42页
    一、 已开征碳税国家的做法第28-33页
        (一) 丹麦第28-29页
        (二) 芬兰第29-30页
        (三) 荷兰第30-32页
        (四) 瑞典第32-33页
    二、 未开征碳税的国家对碳税的探索第33-38页
        (一) 美国第33-35页
        (二) 日本第35-36页
        (三) 法国第36-38页
    三、 国外碳税法律制度的经验和启示第38-42页
        (一) 国外开征碳税的主要经验第38-39页
        (二) 国外开征碳税对我国的启示第39-42页
第四章 我国碳税立法制度的构建第42-56页
    一、 碳税立法模式的选择第42-45页
        (一) 融入模式第42-44页
        (二) 独立模式第44-45页
    二、 我国碳税税制要素的设计第45-53页
        (一) 碳税征税范围和对象第45-46页
        (二) 碳税纳税人第46页
        (三) 碳税计税依据第46-47页
        (四) 碳税税率第47-49页
        (五) 碳税征税环节第49-50页
        (六) 碳税税收优惠第50-51页
        (七) 碳税收入归属第51-52页
        (八) 碳税收入使用第52-53页
    三、 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第53-56页
        (一)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第53页
        (二) 加强相关制度的协调第53-54页
        (三) 建立我国碳审计制度第54-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教育资源适配推送技术的研究与平台设计
下一篇:我国缺陷汽车召回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