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导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的创新、不足与困难 | 第16-17页 |
2.货币政策稳定性内涵 | 第17-23页 |
·欧文·费雪的现金交易说与政策稳定性 | 第17-19页 |
·现金交易说 | 第17-18页 |
·费雪的政策主张 | 第18-19页 |
·费雪政策的稳定性 | 第19页 |
·米尔顿·弗里德曼"单一规则"政策的稳定性 | 第19-21页 |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 第19-20页 |
·"单一规则"政策的稳定性 | 第20-21页 |
·凯恩斯主义"相机抉择"政策的稳定性 | 第21-22页 |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 第21页 |
·"相机抉择"政策的稳定性 | 第21-22页 |
·稳定性内涵 | 第22-23页 |
3.中国货币政策稳定性的定性分析 | 第23-36页 |
·宏观经济周期视角下的货币政策轨迹 | 第23-27页 |
·1992—1997年"适度从紧"的反通胀的货币政策 | 第23-24页 |
·1998—2002年"稳健"的反通缩的货币政策 | 第24-25页 |
·2003—2006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 第25页 |
·2007—2008年"从紧"的反通胀的货币政策 | 第25-27页 |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轨迹 | 第27-33页 |
·存款准备金制度 | 第27-28页 |
·公开市场操作 | 第28-29页 |
·利率政策 | 第29-31页 |
·再贷款与再贴现 | 第31-33页 |
·中国货币政策稳定性的定性分析及结论 | 第33-36页 |
·货币政策整体取向视角下的政策稳定性 | 第33-34页 |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视角下的政策稳定性 | 第34-36页 |
4.中国货币政策稳定性的实证检验 | 第36-44页 |
·中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测算及检验 | 第36-41页 |
·中国货币状况指数 | 第36-37页 |
·中国货币状况指数的计算 | 第37-40页 |
·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变化率的平稳性检验 | 第40-41页 |
·经济运行的实际结果 | 第41-42页 |
·政策稳定性与通胀率之间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2-44页 |
·政策稳定性与通胀率之间的协整检验 | 第42-43页 |
·政策稳定性与通胀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5.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稳定性的几点建议 | 第44-47页 |
·由"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转向"规则"型货币政策 | 第44-45页 |
·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 | 第45-46页 |
·把货币状况指数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