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1.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 城市交通控制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理论 | 第15-26页 |
2.1 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参数和主要评价指标 | 第15-20页 |
2.1.1 信号控制的主要基本参数 | 第15-18页 |
2.1.2 信号控制的主要评价指标 | 第18-20页 |
2.2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类型 | 第20-21页 |
2.2.1 按控制范围分类 | 第20-21页 |
2.2.2 按控制原理分类 | 第21页 |
2.3 三种典型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 第21-24页 |
2.4 常用的交通微观仿真软件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单交叉口四相位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26-39页 |
3.1 模糊控制理论简介 | 第26-28页 |
3.1.1 模糊控制发展概况 | 第26页 |
3.1.2 模糊控制的基本组成原理 | 第26-27页 |
3.1.3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具体方法 | 第27-28页 |
3.2 单交叉口的模糊控制 | 第28-37页 |
3.2.1 模糊控制在干线交叉口控制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3.2.2 单交叉口模糊控制的相位设置方法 | 第29-31页 |
3.2.3 单交叉口模糊控制的控制结构与算法设计 | 第31-32页 |
3.2.4 单交叉口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2-37页 |
3.3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干线多交叉口信号的协调控制算法研究 | 第39-57页 |
4.1 城市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理论 | 第39-42页 |
4.1.1 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关键参数 | 第39-40页 |
4.1.2 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形成条件 | 第40-41页 |
4.1.3 干线交叉口的模型设计 | 第41-42页 |
4.2 干线多交叉口信号的模糊控制算法研究 | 第42-50页 |
4.2.1 干线系统协调单元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算法描述 | 第43-45页 |
4.2.2 孤立交叉口模糊控制算法的研究分析 | 第45-47页 |
4.2.3 两级决策修正的模糊控制算法分析 | 第47-48页 |
4.2.4 两级决策修正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 | 第48-50页 |
4.3 两级决策修正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50-55页 |
4.3.1 一级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50-51页 |
4.3.2 二级模糊控制器模块的设计 | 第51-55页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器的优化 | 第57-71页 |
5.1 遗传算法介绍 | 第57-59页 |
5.1.1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57页 |
5.1.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57-59页 |
5.1.3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 | 第59页 |
5.2 遗传算法优化交叉口模糊控制器的研究分析 | 第59-60页 |
5.2.1 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的方法 | 第59-60页 |
5.2.2 遗传算法优化交叉口模糊控制器的方案 | 第60页 |
5.3 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 第60-67页 |
5.3.1 优化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 第60-63页 |
5.3.2 优化模糊控制器的算法流程及结果 | 第63-67页 |
5.4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5 城市干线交叉口的动态可视化仿真 | 第68-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