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7页 |
Abstract | 第17-22页 |
1 前言 | 第22-47页 |
·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22-37页 |
·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概况 | 第22页 |
·戊型肝炎病毒的分类 | 第22-23页 |
·戊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 | 第23页 |
·戊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 第23-24页 |
·编码的蛋白 | 第24-27页 |
·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多样性 | 第27-28页 |
·基因分型与地理分布的关系 | 第28-29页 |
·戊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 第29-30页 |
·戊型肝炎病毒的宿主 | 第30-31页 |
·戊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 第31页 |
·戊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 第31-34页 |
·人类中HEV 感染流行 | 第31-33页 |
·动物中HEV 感染流行 | 第33-34页 |
·戊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 第34-35页 |
·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35-36页 |
·戊型肝炎病毒疫苗的研制 | 第36-37页 |
·禽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37-45页 |
·禽戊型肝炎病毒的研就概况 | 第37-38页 |
·禽戊型肝炎病毒的历史概述 | 第38页 |
·禽戊型肝炎病毒的病原特性和基因组结构 | 第38-39页 |
·禽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的研究概况 | 第39页 |
·禽戊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 第39-40页 |
·禽戊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 | 第40-41页 |
·禽戊型肝炎病毒鸡体内的复制位点 | 第41页 |
·禽戊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学研究概况 | 第41-44页 |
·禽戊型肝炎病毒的人畜共患性 | 第44-45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45-47页 |
2 我国鸡群禽HEV 的RT-PCR 检测 | 第47-6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7-56页 |
·材料 | 第47-50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47-48页 |
·分子生物学试剂及试剂盒 | 第48页 |
·主要仪器 | 第48页 |
·试验所用溶液及其配制 | 第48-49页 |
·RT-PCR 相关物品的处理 | 第49页 |
·样品来源 | 第49-50页 |
·方法 | 第50-56页 |
·引物设计 | 第50页 |
·样品的RNA 提取 | 第50-51页 |
·提取总RNA 的纯度检测 | 第51页 |
·禽HEV 基因的RT-PCR 检测 | 第51-54页 |
·基因扩增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54页 |
·回收产物与T 载体的连接 | 第54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4-55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55页 |
·质粒DNA 的提取 | 第55-56页 |
·质粒DNA 的酶切鉴定 | 第56页 |
·序列测定 | 第56页 |
·序列分析 | 第56页 |
·结果 | 第56-59页 |
·部分鸡临床症状 | 第56-57页 |
·样品检测结果 | 第57页 |
·构建的克隆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57-58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测序 | 第58页 |
·获得的序列与已知禽HEV 的同源性分析 | 第58-59页 |
·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 上的参考序列进化树分析 | 第59页 |
·讨论 | 第59-62页 |
3 国内禽HEV 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62-8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71页 |
·材料 | 第63页 |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63页 |
·主要仪器 | 第63页 |
·样品 | 第63页 |
·方法 | 第63-71页 |
·胆汁样品总RNA 的提取 | 第63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63-64页 |
·禽HEV 全基因组不同片段的RT-PCR 扩增 | 第64-66页 |
·利用3’RACE 技术扩增禽HEV 全基因组的3’端 | 第66页 |
·利用5’RACE 试剂盒扩增禽HEV 全基因组的5’端 | 第66-70页 |
·凝胶回收扩增的不同片段的PCR 产物 | 第70页 |
·回收的PCR 产物连接与转化 | 第70页 |
·质粒提取 | 第70页 |
·质粒DNA 的酶切鉴定 | 第70页 |
·重组质粒的序列测定 | 第70页 |
·国内禽HEV 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 | 第70-71页 |
·结果 | 第71-81页 |
·禽HEV 全基因组不同片段的RT-PCR 扩增 | 第71-72页 |
·克隆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 | 第72-73页 |
·序列拼接结果 | 第73页 |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73-74页 |
·全基因组的3 个开放阅读框与3’PolyA 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第74-80页 |
·CaHEV 的进化关系 | 第80-81页 |
·讨论 | 第81-84页 |
4 国内禽HEV 分离株CaHEV 的致病性研究 | 第84-9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4-87页 |
·材料 | 第84-85页 |
·病毒 | 第84-85页 |
·实验动物 | 第85页 |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85页 |
·HE 染色试剂的配制 | 第85页 |
·方法 | 第85-87页 |
·病毒的定量 | 第85页 |
·病毒的增殖 | 第85-86页 |
·动物实验设计 | 第86页 |
·样品的收集 | 第86页 |
·RT-PCR 检测不同样品的禽HEV 的RNA | 第86页 |
·PCR 产物的克隆测序 | 第86-87页 |
·粪便悬液里的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 | 第87页 |
·间接ELISA 检测禽HEV 抗体 | 第87页 |
·病理切片制备 | 第87页 |
·结果 | 第87-94页 |
·临床症状 | 第87页 |
·不同样品的禽HEV RNA 检测结果 | 第87-91页 |
·不同接种途径组的血清中抗体变化规律 | 第91页 |
·剖杀鸡只的肉眼损害 | 第91-92页 |
·肝脏脾脏的HE 染色的显微变化 | 第92-93页 |
·粪便悬液中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 | 第93-94页 |
·部分样品的PCR 产物的克隆测序和比较 | 第94页 |
·讨论 | 第94-97页 |
5 禽HEV 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 的建立及应用 | 第97-1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8页 |
·材料 | 第98-101页 |
·病毒,质粒和菌种 | 第98页 |
·主要试剂 | 第98-99页 |
·主要仪器 | 第99页 |
·SDS-PAGE 有关溶液 | 第99页 |
·Western blot 所需溶液 | 第99-100页 |
·Ni-NTA 亲和蛋白纯化所需溶液 | 第100页 |
·电洗脱纯化蛋白所需溶液 | 第100页 |
·ELISA 所需溶液 | 第100-101页 |
·方法 | 第101-108页 |
·禽HEV 衣壳蛋白结构与功能分析 | 第101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101页 |
·目的基因的获得,测序 | 第101页 |
·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 | 第101-102页 |
·目的条带和载体的酶切与回收 | 第102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102-103页 |
·三段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103-106页 |
·间接ELISA 条件的优化 | 第106-107页 |
·间接ELISA 的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 | 第107-108页 |
·间接ELISA 的重复性试验 | 第108页 |
·间接ELISA 方法的初步应用 | 第108页 |
·结果 | 第108-119页 |
·ProtFun 软件分析禽HEV 衣壳蛋白结果 | 第108-109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 第109-110页 |
·重组质粒的克隆测序 | 第110页 |
·三段重组蛋白表达诱导条件的确定 | 第110-111页 |
·三段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 鉴定 | 第111-112页 |
·三段蛋白的纯化 | 第112页 |
·PET-268 蛋白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 方法的建立 | 第112-116页 |
·间接ELISA 方法的应用 | 第116-117页 |
·不同片段的衣壳蛋白和ORF3 蛋白的抗原性比较 | 第117页 |
·人工感染鸡不同日龄血清针对不同抗原产生的抗体变化规律 | 第117-119页 |
·讨论 | 第119-121页 |
6 禽HEV 衣壳蛋白昆虫细胞的表达及其病毒样粒子的获得 | 第121-1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2-131页 |
·材料 | 第122-124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122页 |
·细胞、受体菌和细胞培养基 | 第122-123页 |
·主要试剂 | 第123页 |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的配置方法 | 第123-124页 |
·主要仪器 | 第124页 |
·方法 | 第124-131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125页 |
·目的基因测获得 | 第125页 |
·三段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125-126页 |
·转移重组质粒的转座 | 第126-128页 |
·三个重组Bacmid 转染sf9 昆虫细胞及收获重组杆状病毒 | 第128-130页 |
·三段蛋白在昆虫细胞sf9 中表达与检测 | 第130-131页 |
·三段蛋白原核表达与昆虫细胞表达的区别 | 第131页 |
·表达的衣壳蛋白组装成病毒样粒子可能性研究 | 第131页 |
·结果 | 第131-138页 |
·三段基因转移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131-132页 |
·重组转移载体的克隆测序 | 第132页 |
·重组杆粒的鉴定 | 第132-133页 |
·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 细胞后的细胞病变 | 第133-134页 |
·重组蛋白在sf9 细胞中表达的IFA 检测 | 第134页 |
·蛋白表达产物的SDS-Page 分析和Western-blotting 鉴定 | 第134-137页 |
·ORF2 全长和ORF2Δ56 蛋白原核表达和sf9 昆虫细胞表达的比较 | 第137-138页 |
·病毒样粒子的检测 | 第138页 |
·讨论 | 第138-140页 |
结论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4页 |
附录 | 第154-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62-163页 |
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