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问题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广州市构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理论分析 | 第18-23页 |
2.1 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理论 | 第18-20页 |
2.1.1 新公共服务 | 第18-19页 |
2.1.2 多中心治理 | 第19-20页 |
2.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20-21页 |
2.3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广州市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模式 | 第21-22页 |
2.3.1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之一 | 第21页 |
2.3.2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现的载体 | 第21-22页 |
2.3.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关理论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行指导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发展及运行情况 | 第23-42页 |
3.1 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发展现状 | 第23-31页 |
3.1.1 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成立背景及过程 | 第23页 |
3.1.2 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定位与运作方式 | 第23-26页 |
3.1.3 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内容及方法 | 第26-30页 |
3.1.4 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行效果 | 第30-31页 |
3.2 海珠区昌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行情况 | 第31-41页 |
3.2.1 海珠区昌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简况 | 第31-33页 |
3.2.2 昌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成效 | 第33-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2-53页 |
4.1 政府层面 | 第42-48页 |
4.1.1 招投标过程不够公平公开 | 第42页 |
4.1.2 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 | 第42-43页 |
4.1.3 中心运作资金有缺口 | 第43-45页 |
4.1.4 评估指标偏高,服务类型设计有重复 | 第45-46页 |
4.1.5 宣传不广泛 | 第46-48页 |
4.2 社工机构层面 | 第48-51页 |
4.2.1 服务深度和可及性不理想 | 第48-49页 |
4.2.2 社工的社会经验严重缺乏 | 第49-50页 |
4.2.3 社工机构自身建设不足 | 第50-51页 |
4.3 问题的成因 | 第51-52页 |
4.3.1 政府对购买服务的制度建设重视不够 | 第51-52页 |
4.3.2 政府对购买服务的过程管理准备不足 | 第52页 |
4.3.3 社工机构发育不成熟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对策 | 第53-58页 |
5.1 加强购买服务的制度建设 | 第53-54页 |
5.1.1 完善竞争和监督机制 | 第53页 |
5.1.2 规范资金投入制度 | 第53-54页 |
5.2 提升政府对购买服务过程管理的水平 | 第54-56页 |
5.2.1 合理制定评估指标,统筹安排服务内容 | 第54-55页 |
5.2.2 多方面加强宣传,提升知晓度和参与度 | 第55页 |
5.2.3 提高服务可及性,关注服务对象发展 | 第55-56页 |
5.3 促进社工机构的自身建设 | 第56-57页 |
5.3.1 加强社工人才培养 | 第56-57页 |
5.3.2 加强社工机构的培养和发展 | 第57页 |
5.3.3 完善社工机构内部管理 | 第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