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的语法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引言 | 第9-15页 |
(一) 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 “有(一)点”研究的成果 | 第10-12页 |
2. “有(一)点”研究的不足 | 第12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五) 相关说明及语料来源 | 第13-15页 |
1. 相关说明 | 第14页 |
2. 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二、“有(一)点”的语法化过程 | 第15-24页 |
(一) 古代汉语中“有(一)点” | 第15-17页 |
(二) 近代汉语中“有(一)点” | 第17-23页 |
(三) 现代汉语中“有(一)点” | 第23-24页 |
三、“有(一)点”的语法化程度 | 第24-32页 |
(一) 语义标准 | 第25-27页 |
(二) 语法标准 | 第27页 |
(三) 语音标准 | 第27-28页 |
(四) 使用频率 | 第28-32页 |
四、“有(一)点”的语法化诱因 | 第32-43页 |
(一) 句法原因 | 第32-34页 |
(二) 语义原因 | 第34-36页 |
1. “有”的语义弱化 | 第34-35页 |
2. “(一)点”的语义弱化 | 第35-36页 |
3. “有(一)点”的语义弱化 | 第36页 |
(三) 认知原因 | 第36-39页 |
1. 重新分析 | 第36-38页 |
2. 隐喻 | 第38-39页 |
(四) 语用原因 | 第39-43页 |
1. 使用频率 | 第39-40页 |
2. 主观化 | 第40-43页 |
五、“有一点”与“有点” | 第43-50页 |
(一) 两者产生先后顺序 | 第43-44页 |
(二) “有一点”、“有点”比较 | 第44-50页 |
1. 跨层结构“有一点”和“有点” | 第44-47页 |
2. 程度副词“有一点”和“有点” | 第47-50页 |
六、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