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戒毒问题的法律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社区戒毒概述 | 第12-19页 |
一、社区戒毒的概念分析 | 第12-15页 |
(一) 社区戒毒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社区戒毒的特点 | 第13-14页 |
(三) 社区戒毒与其他戒毒措施的异同点 | 第14-15页 |
二、社区戒毒法制的基本内容 | 第15-17页 |
(一) 适用对象 | 第16页 |
(二) 决定和执行机关 | 第16页 |
(三) 执行内容 | 第16-17页 |
(四) 期限与执行地点 | 第17页 |
(五) 戒毒人员的义务与责任 | 第17页 |
三、社区戒毒的意义 | 第17-19页 |
(一) 有利于增强戒毒人员的心理认同感 | 第18页 |
(二)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 第18页 |
(三) 有助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社区戒毒现状及问题 | 第19-28页 |
一、社区戒毒的主要实践模式 | 第19-20页 |
(一) 江苏省苏州市模式 | 第19页 |
(二) 浙江省绍兴市模式 | 第19-20页 |
(三) 云南省昆明市模式 | 第20页 |
二、社区戒毒存在的问题 | 第20-25页 |
(一) 法定执行机关虚置 | 第21页 |
(二) 社区戒毒人员自行报到率低 | 第21-22页 |
(三) 社区戒毒人员脱失难以找回 | 第22-23页 |
(四) 戒毒治疗辅助措施不齐备 | 第23-24页 |
(五) 政府经费保障不力 | 第24-25页 |
三、形成问题的原因 | 第25-28页 |
(一) 戒毒工作理念转变滞后 | 第25-26页 |
(二) 戒毒人员的误解 | 第26页 |
(三) 具体制度缺失 | 第26页 |
(四) 专业人员不齐备 | 第26-27页 |
(五) 奖励制度虚置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社区戒毒工作的法律对策 | 第28-37页 |
一、更新社区戒毒法治理念 | 第28-30页 |
(一) 依法执法 | 第28-29页 |
(二) 公正执法 | 第29页 |
(三) 正当程序 | 第29-30页 |
二、建立健全社区戒毒具体制度 | 第30-34页 |
(一) 建立移交制度 | 第30页 |
(二) 建立脱失追回制度 | 第30-31页 |
(三) 建立健全三重治疗康复制度 | 第31-33页 |
(四) 细化完善奖励制度 | 第33-34页 |
(五) 强化监督制度 | 第34页 |
三、落实社区戒毒配套措施 | 第34-37页 |
(一) 专业人员保障到位 | 第34-35页 |
(二) 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 第35页 |
(三) 加强社区戒毒宣传工作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