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劳动教养制度论文

论社区矫正人员再社会化--以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为视角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30页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缘由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24页
        1.2.1 国内外再社会化的相关理论研究第15-19页
        1.2.2 国内外社区矫正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第19-22页
        1.2.3 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相关研究第22-24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24-25页
        1.3.1 研究思路第24页
        1.3.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4 相关概念阐释第25-30页
        1.4.1 社区第25-26页
        1.4.2 社区矫正第26-28页
        1.4.3 社区矫正人员的再社会化第28-30页
第二章 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概述第30-49页
    2.1 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渊源和发展第30-33页
        2.1.1 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学思想第30-31页
        2.1.2 文化渊源: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第31-32页
        2.1.3 历史实践:“枫桥经验”第32-33页
    2.2 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主要内容第33-42页
        2.2.1 改造罪犯的哲学基础:“人是可以改造的”第33-36页
        2.2.2 改造罪犯的基本原则:“给以完全人道主义的待遇”第36-39页
        2.2.3 改造罪犯的方法:“劳动改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第39-41页
        2.2.4 改造罪犯的途径:“矛盾不上交,依靠群众改造罪犯”第41-42页
    2.3 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对社区矫正人员再社会化工作的现实意义第42-49页
        2.3.1 奠定了“人是可以改造的”理论基础第42-43页
        2.3.2 提供了“社会改造论”的方法论指导第43-45页
        2.3.3 制定了“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第45-49页
第三章 社区矫正人员再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分析第49-73页
    3.1 社区矫正人员面临的社会排斥和自我排斥第49-57页
        3.1.1 社会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排斥第49-53页
        3.1.2 社区矫正人员的自我排斥第53-55页
        3.1.3 双向排斥导致的不利后果第55-57页
    3.2 社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的断裂第57-67页
        3.2.1 个体层面情感支持网络的断裂第57-60页
        3.2.2 社区矫正工作者专业支持网络的断裂第60-64页
        3.2.3 社区层面环境支持网络的断裂第64-67页
    3.3 社区矫正人员社会资本的匮缺第67-73页
        3.3.1 社会信任的匮乏第68-69页
        3.3.2 传统价值观的匮乏第69-70页
        3.3.3 社会政策和制度资本的欠缺第70-73页
第四章 促进社区矫正人员再社会化的对策建议第73-89页
    4.1 坚持“人道主义”,理顺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融入渠道第73-78页
        4.1.1 增强社会融入的主动性第73-75页
        4.1.2 提升自身适应能力第75-76页
        4.1.3 优化社会环境第76-78页
    4.2 坚持“人是可以改造的”,重建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支持网络第78-83页
        4.2.1 重建个体层面情感支持网络第78-80页
        4.2.2 重建社区矫正工作者专业支持网络第80-82页
        4.2.3 重建社区层面环境支持网络第82-83页
    4.3 坚持“社会改造论”,培育和增加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资本第83-89页
        4.3.1 重构社会信任第84-85页
        4.3.2 构建就业促进机制第85-87页
        4.3.3 将“社会改造论”的思想融入到社区矫正制度之中第87-89页
结语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致谢第97-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情况第98-99页
附录一:社区矫正解矫人员调查问卷第99-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治安风险管理研究--以广铁公安局京广管段为例
下一篇:社区戒毒问题的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