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4页 |
2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基本理论概述 | 第14-19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2.1.1 安全 | 第14-15页 |
2.1.2 网络安全 | 第15-16页 |
2.1.3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 | 第16-17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 | 第17页 |
2.2.2 社会认知理论 | 第17-18页 |
2.2.3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18-19页 |
3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19-34页 |
3.1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19-22页 |
3.1.1 问卷方案设计 | 第19页 |
3.1.2 样本的收集与描述 | 第19-20页 |
3.1.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0-22页 |
3.2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访谈调查及分析 | 第22-23页 |
3.2.1 访谈方案设计 | 第22页 |
3.2.2 访谈对象选取 | 第22页 |
3.2.3 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3.3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34页 |
3.3.1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 第23-26页 |
3.3.2 大学生网络失德问题 | 第26-29页 |
3.3.3 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 | 第29-34页 |
4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 第34-41页 |
4.1 大学生年龄阶段特征的影响 | 第34-35页 |
4.1.1 大学生生理特征 | 第34页 |
4.1.2 大学生心理特征 | 第34-35页 |
4.2 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网络安全重视 | 第35-38页 |
4.2.1 高校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管理落实不到位 | 第35-36页 |
4.2.2 缺乏网络安全相关课程 | 第36-37页 |
4.2.3 缺乏网络安全相关管理机制 | 第37-38页 |
4.3 商业化社会环境下存在的负面影响 | 第38-41页 |
4.3.1 网络商业广告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 第38-39页 |
4.3.2 新闻媒体过度关注大学生的负面性 | 第39-40页 |
4.3.3 高校周边网吧严重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 | 第40-41页 |
5 解决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对策建议 | 第41-50页 |
5.1 培养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意识 | 第41-44页 |
5.1.1 培养大学生自身“预防为主”意识 | 第41-42页 |
5.1.2 树立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 第42页 |
5.1.3 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 第42-44页 |
5.2 拓展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途径 | 第44-46页 |
5.2.1 开设网络安全相关课程 | 第44-45页 |
5.2.2 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考核 | 第45页 |
5.2.3 完善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 第45-46页 |
5.3 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 第46-50页 |
5.3.1 强化校园媒体管理 | 第46-47页 |
5.3.2 高校网络安全宣传工作应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 第47-48页 |
5.3.3 培养大学生网络舆论辨别能力 | 第48-50页 |
6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