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8-12页 |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8-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 第12-16页 |
| (一)现代国家对传统国家的冲击 | 第12-14页 |
| (二)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挑战 | 第14-15页 |
| (三)清王朝遭遇严重的统治危机 | 第15-16页 |
|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进程 | 第16-35页 |
| (一)洋务运动的筹备 | 第16-21页 |
| (二)洋务运动的具体实施 | 第21-33页 |
| (三)洋务运动的终结 | 第33-35页 |
| 三、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 | 第35-42页 |
| (一)洋务运动的性质及结局 | 第35-39页 |
|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 | 第39-40页 |
| (三)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 第40-42页 |
| 四、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 第42-54页 |
| (一)渐进式改革自身固有的缺陷以及清王朝的决策失误 | 第42-44页 |
| (二)经济领域改革的失误 | 第44-47页 |
| (三)军队领域改革的失败 | 第47-51页 |
| (四)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失衡 | 第51-53页 |
| (五)国民软实力发展滞后 | 第53-54页 |
| 五、当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对策性思考 | 第54-63页 |
| (一)洋务运动对我国当代现代化的启示 | 第54-59页 |
| (二)当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对策性思考 | 第59-63页 |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 后记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