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1.2.1 利率期限结构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1.2.2 仿射模型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1.2.3 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性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1.2.4 宏观金融模型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 2 国债利率数据基本特征 | 第17-24页 |
| 2.1 数据选取 | 第17页 |
| 2.2 中国银行间国债数据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 2.3 利率期限结构变动的因子分析 | 第19-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多因子仿射模型构建及实证比较研究 | 第24-37页 |
| 3.1 仿射模型介绍 | 第24-29页 |
| 3.2 本文模型介绍 | 第29-32页 |
| 3.2.1 CIR模型 | 第29-30页 |
| 3.2.2 Vasicek模型 | 第30-31页 |
| 3.2.3 扩展高斯仿射模型 | 第31-32页 |
| 3.3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 第32-33页 |
| 3.4 实证比较研究 | 第33-3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宏观金融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 第37-54页 |
| 4.1 潜在因子与宏观经济关系研究 | 第37-40页 |
| 4.1.1 水平因子和通货膨胀 | 第37-39页 |
| 4.1.2 斜率因子和货币政策变量 | 第39-40页 |
| 4.2 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 第40-48页 |
| 4.2.1 模型构建 | 第40-42页 |
| 4.2.2 实证研究 | 第42-48页 |
| 4.3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 第48-52页 |
| 4.3.1 脉冲响应 | 第48-50页 |
| 4.3.2 方差分解 | 第50-5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5 美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比较研究 | 第54-61页 |
| 5.1 美国国债数据基本特征 | 第54-56页 |
| 5.2 基于美国国债数据的多因子仿射模型实证研究 | 第56-57页 |
| 5.3 基于美国国债数据的宏观金融模型实证研究 | 第57-60页 |
| 5.4 本章结论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 | 第67-76页 |
| 附录A 基于中国数据的CIR、Vasicek和扩展高斯模型利率估计值对比图 | 第67-70页 |
| 附录B 基于中国数据的扩展高斯和宏观金融模型利率估计值对比图 | 第70-72页 |
| 附录C 基于美国数据的宏观金融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 | 第72-75页 |
| 附录D 数据来源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