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对在华外国商会的管理制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1.2.3 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4页 |
1.3.1 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3.2 关于商会的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1.3.3 关于对在华外国商会管理的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1.3.4 文献述评 | 第23-2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4-2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第27-3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2.1.1 非政府组织 | 第27页 |
2.1.2 外国商会 | 第27-28页 |
2.1.3 管理制度 | 第28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2.2.1 治理理论 | 第28-29页 |
2.2.2 共生理论 | 第29页 |
2.2.3 新制度主义理论 | 第29-30页 |
2.3 在华外国商会管理的价值导向 | 第30-32页 |
第3章 我国政府对在华外国商会的管理制度分析 | 第32-44页 |
3.1 在华外国商会发展概况 | 第32-36页 |
3.1.1 起源与发展 | 第32-33页 |
3.1.2 特点 | 第33-35页 |
3.1.3 发展趋势 | 第35-36页 |
3.2 在华外国商会管理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36-42页 |
3.2.1 登记管理制度不统一 | 第37-39页 |
3.2.2 财税管理制度不规范 | 第39-41页 |
3.2.3 监督管理制度不具体 | 第41-42页 |
3.3 管理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3.3.1 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第42页 |
3.3.2 存在多种登记形式 | 第42-43页 |
3.3.3 双重管理埋下隐患 | 第43页 |
3.3.4 财务活动审查缺位 | 第43页 |
3.3.5 监管追责机制缺失 | 第43-44页 |
第4章 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 第44-53页 |
4.1 其他国家对外国商会的管理模式分析 | 第44-50页 |
4.1.1 美国对外国商会的管理模式 | 第44-46页 |
4.1.2 日本对外国商会的管理模式 | 第46-48页 |
4.1.3 越南对外国商会的管理模式 | 第48-50页 |
4.2 其他国家管理经验给我国政府的启示 | 第50-53页 |
4.2.1 重视外国商会的独立地位 | 第50页 |
4.2.2 拥有完善的管理法规和条例 | 第50页 |
4.2.3 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财务和活动审查 | 第50-51页 |
4.2.4 有明晰的免税资格判定和税收优惠政策 | 第51-52页 |
4.2.5 善于培育和扶持第三方机构 | 第52-53页 |
第5章 完善管理制度的思路及对策 | 第53-60页 |
5.1 完善管理制度的原则 | 第53-54页 |
5.1.1 自治性原则 | 第53页 |
5.1.2 时效性原则 | 第53页 |
5.1.3 针对性原则 | 第53页 |
5.1.4 全局性原则 | 第53-54页 |
5.1.5 共赢原则 | 第54页 |
5.2 完善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 | 第54-55页 |
5.2.1 管理目标是合作双赢 | 第54页 |
5.2.2 管理手段要灵活有效 | 第54页 |
5.2.3 管理规则要与时俱进 | 第54-55页 |
5.2.4 管理内容要面面俱到 | 第55页 |
5.2.5 管理成果要为我所用 | 第55页 |
5.3 完善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55-60页 |
5.3.1 修订完善管理法规 | 第55-56页 |
5.3.2 改革登记管理制度 | 第56-57页 |
5.3.3 完善财税管理制度 | 第57-58页 |
5.3.4 创新监督管理制度 | 第58-59页 |
5.3.5 推行政策试点工作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