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计点法在企业岗位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导言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及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岗位价值评估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28页 |
·岗位价值评估的内涵 | 第14-16页 |
·岗位价值评估的含义 | 第14页 |
·岗位价值评估要解决的问题 | 第14-15页 |
·岗位价值评估的原则 | 第15-16页 |
·岗位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薪酬理论 | 第16页 |
·工作分析理论 | 第16-17页 |
·激励理论——公平理论 | 第17页 |
·同工同酬理论 | 第17-18页 |
·国内外岗位价值评估综述 | 第18-23页 |
·国外岗位价值评估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我国岗位价值评估研究 | 第22-23页 |
·岗位价值评估模型 | 第23-28页 |
·国民职位评价方案 | 第23-24页 |
·海氏(Hay)工作评价系统 | 第24-26页 |
·CRG岗位评价系统 | 第26页 |
·美世国际职位评估法 | 第26-28页 |
·美国劳工部职位评价方案 | 第28页 |
·我国劳动部的岗位价值评估系统 | 第28页 |
3 要素计点法进行岗位价值评估的过程及步骤 | 第28-40页 |
·准备阶段 | 第30-34页 |
·列出岗位清单 | 第30页 |
·进行工作分析 | 第30页 |
·岗位说明书 | 第30-32页 |
·组建评价委员会 | 第32-33页 |
·对评价指导委员会进行培训 | 第33页 |
·划分职类族 | 第33-34页 |
·岗位评价系统设计 | 第34页 |
·培训 | 第34页 |
·岗位价值试评估 | 第34-35页 |
·选择基准岗位 | 第35页 |
·进行试评估 | 第35页 |
·正式评估 | 第35-38页 |
·选择标杆岗位 | 第36页 |
·评分 | 第36-37页 |
·评价数据处理 | 第37页 |
·数据纠偏 | 第37-38页 |
·整理总结阶段 | 第38页 |
·岗位排序并进行公示 | 第38页 |
·建立申述机制 | 第38页 |
·后续管理 | 第38-40页 |
·日常管理 | 第38页 |
·定期维护 | 第38-40页 |
4 要素计点法岗位评价系统设计 | 第40-56页 |
·岗位价值评估的信息来源 | 第40页 |
·筛选确定要素、指标的方法 | 第40-43页 |
·德尔菲法 | 第40-41页 |
·鱼刺图 | 第41-42页 |
·问卷统计法 | 第42-43页 |
·岗位价值评价系统具体内容设计 | 第43-47页 |
·报酬要素维度的选择 | 第43-44页 |
·评价指标的遴选 | 第44-46页 |
·指标标准的设定 | 第46-47页 |
·权重确定 | 第47-56页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48-52页 |
·权值因子分析法 | 第52-54页 |
·标杆要素百分比法 | 第54页 |
·专家直观判定法 | 第54-56页 |
5 岗位价值评估结果与企业薪酬制度对接 | 第56-63页 |
·岗位价值评估与薪酬等级的关系 | 第56页 |
·薪点表的确定 | 第56-60页 |
·薪点表的构成 | 第57-58页 |
·薪点表的进入 | 第58-59页 |
·员工薪酬通路 | 第59页 |
·员工薪等薪级的调整 | 第59-60页 |
·单位薪点值的确定 | 第60-63页 |
·企业总体薪酬水平的确定 | 第61页 |
·薪酬的类型 | 第61-63页 |
6 要素计点法在企业岗位价值评估应用案例分析 | 第63-75页 |
·案例背景简介 | 第63-67页 |
·XX工厂员工薪酬结构 | 第63-65页 |
·XX工厂薪酬存在的问题 | 第65-67页 |
·奖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第67页 |
·奖金制度改革的方向 | 第67页 |
·案例设计过程 | 第67-72页 |
·奖金制度调整思路 | 第68-69页 |
·组建岗位评价委员会 | 第69页 |
·评价系统设计 | 第69-72页 |
·新旧制度的对接 | 第72-75页 |
·奖等奖级设置 | 第72-73页 |
·岗位价值评价 | 第73-74页 |
·员工奖等奖级的调整 | 第74-75页 |
7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