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引言 | 第13-15页 |
| 一、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概述 | 第15-21页 |
| (一) 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的概念 | 第15-17页 |
| 1、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之重大行政决策 | 第15-16页 |
| 2、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之风险 | 第16页 |
| 3、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之评估 | 第16-17页 |
| (二) 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的特征 | 第17-18页 |
| 1、综合性 | 第17-18页 |
| 2、专业性 | 第18页 |
| 3、公众性 | 第18页 |
| (三) 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的意义 | 第18-21页 |
| 1、基于控权理论的必须 | 第18-19页 |
| 2、体现程序正义价值 | 第19页 |
| 3、重大行政决策民主化的要求 | 第19页 |
| 4、重大行政决策科学化的要求 | 第19-21页 |
| 二、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 (一) 控权理论 | 第21-22页 |
| (二) 有限性理论 | 第22-23页 |
| (三) 风险社会理论 | 第23-25页 |
| 三、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5-30页 |
| (一) 国家层面的指导性规定 | 第25页 |
| (二) 地方层面的实践性规定 | 第25-26页 |
| 1、省级政府的规定 | 第25-26页 |
| 2、其他地方政府的典型规定 | 第26页 |
| (三) 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6-30页 |
| 1、立法缺失 | 第26-27页 |
| 2、评估主体单一 | 第27-28页 |
| 3、评估范围混乱 | 第28页 |
| 4、评估方法不科学 | 第28-29页 |
| 5、缺少统一的评估程序 | 第29页 |
| 6、评估的监督救济不力 | 第29-30页 |
| 四、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的域外借鉴 | 第30-34页 |
| (一) 美国的程序制度与专家咨询 | 第30页 |
| (二) 英国的评估过程和广泛参与 | 第30-31页 |
| (三) 德国的成熟理论与专门机构 | 第31页 |
| (四) 法国的共同评估和决策论证 | 第31-32页 |
| (五) 日本的多元主体和复杂程序 | 第32页 |
| (六) 域外风险评估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4页 |
| 五、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的完善 | 第34-44页 |
| (一) 确定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原则 | 第34-36页 |
| 1、合法性原则 | 第34-35页 |
| 2、客观性原则 | 第35页 |
| 3、科学性原则 | 第35页 |
| 4、透明性原则 | 第35-36页 |
| (二) 明确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主体 | 第36-37页 |
| (三) 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 | 第37-38页 |
| (四)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内容 | 第38-40页 |
| 1、合法性风险 | 第38页 |
| 2、社会稳定风险 | 第38页 |
| 3、公共财政风险 | 第38-39页 |
| 4、决策可行性风险 | 第39页 |
| 5、环境生态风险 | 第39页 |
| 6、权利保障风险 | 第39页 |
| 7、缺乏监督管理的风险 | 第39-40页 |
| (五)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方式 | 第40-41页 |
| 1、部门论证模式 | 第40页 |
| 2、公众参与模式 | 第40页 |
| 3、专家论证模式 | 第40-41页 |
| 4、人大审核模式 | 第41页 |
| 5、专业机构测评模式 | 第41页 |
| (六)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程序 | 第41-43页 |
| 1、制定评估方案 | 第41-42页 |
| 2、充分听取意见 | 第42页 |
| 3、全面分析论证 | 第42页 |
| 4、确定风险等级 | 第42页 |
| 5、形成评估报告 | 第42-43页 |
| (七)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监督救济制度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