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其他论文

乌桕花芽转录组测序分析及花发育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26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乌桕应用价值及生物学特性第15-20页
        1.2.1 应用价值第15-18页
        1.2.2 生物学特性第18-20页
    1.3 植物花发育的研究进展第20-24页
        1.3.1 高等植物的成花过程第20-21页
        1.3.2 花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1.3.3 环境因子对花发育的调控第23-24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2章 乌桕花发育形态学研究及其转录组测序分析第26-46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29页
        2.2.1 材料第26-27页
        2.2.2 试剂第27页
        2.2.3 主要仪器设备第27页
        2.2.4 乌桕花芽石蜡制片方法第27-28页
        2.2.5 总RNA的提取及纯化第28页
        2.2.6 乌桕花芽转录组Illumina高通量测序及分析第28-29页
    2.3 结果第29-46页
        2.3.1 乌桕花芽分化的显微结构观察第30-32页
        2.3.2 乌桕花发育过程的形态学观察第32-33页
        2.3.3 RNA提取第33-34页
        2.3.4 原始测序数据统计第34-35页
        2.3.5 Unigenes功能注释第35-36页
        2.3.6 GO和KEGG富集分析第36-37页
        2.3.7 MADS box基因鉴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第37-39页
        2.3.8 乌桕花发育调控通路的预测第39-42页
        2.3.9 乌桕脂肪酸合成代谢通路的预测第42-43页
        2.3.10 乌桕环境胁迫基因调控网络的预测第43-46页
第3章 乌桕花发育关键基因研究第46-84页
    3.1 引言第46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6-53页
        3.2.1 植物材料第46页
        3.2.2 主要试剂第46-47页
        3.2.3 实验方法第47-53页
    3.3 结果第53-82页
        3.3.1 乌桕SsLFY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第53-63页
        3.3.2 乌桕SsTFL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第63-67页
        3.3.3 乌桕SsAP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67-71页
        3.3.4 乌桕SsAP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71-75页
        3.3.5 乌桕SsCO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75-79页
        3.3.6 乌桕SsFUL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79-82页
    3.4 小结第82-84页
第4章 乌桕VIGS功能基因鉴定体系的建立第84-98页
    4.1 引言第84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4-88页
        4.2.1 实验材料第84-85页
        4.2.2 质粒与菌种第85页
        4.2.3 实验仪器第85页
        4.2.4 试剂第85页
        4.2.5 实验方法第85-88页
    4.3 结果第88-95页
        4.3.1 乌桕PDS和AS1同源基因的克隆第88页
        4.3.2 乌桕PDS和AS1同源基因的克隆第88-89页
        4.3.3 VIGS病毒载体的构建第89-90页
        4.3.4 乌桕PDS基因VIGS实验体系的建立第90-94页
        4.3.5 乌桕AS1基因验证VIGS体系第94-95页
    4.4 小结第95-98页
第5章 干旱胁迫诱导乌桕早花研究第98-114页
    5.1 引言第98-99页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9-103页
        5.2.1 试剂第99页
        5.2.2 实验仪器第99页
        5.2.3 溶液配制第99页
        5.2.4 实验方法第99-103页
    5.3 结果第103-110页
        5.3.1 干旱胁迫诱导的早花乌桕第103-104页
        5.3.2 胁迫诱导的早花乌桕转录水平分析第104-106页
        5.3.3 胁迫诱导的早花乌桕蛋白水平分析第106-110页
    5.4 讨论第110-114页
结论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6页
附录第126-148页
致谢第148-15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干预小鼠血虚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
下一篇: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福祉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