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谷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国有企业混合产权理论评述 | 第10-17页 |
一、国有企业混合产权的理论误区 | 第10-12页 |
(一) 资本主义制度理论 | 第10-11页 |
(二) 公共产品提供理论 | 第11-12页 |
二、国有企业混合产权的法律界定 | 第12-17页 |
(一) 国有企业混合产权的概念厘定 | 第12-14页 |
(二) 国有企业混合产权的价值体现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国有企业混合产权的法律实践问题 | 第17-26页 |
一、国有企业混合产权主体不明晰 | 第17-19页 |
(一) 国有产权原始委托人虚置 | 第18页 |
(二) 国有产权委托代理主体繁多 | 第18-19页 |
(三) 国有产权主体行政性色彩重 | 第19页 |
(四) 私有产权主体独立地位难保证 | 第19页 |
二、国有企业混合产权权责不对等 | 第19-22页 |
(一) 行政残留:管理者权力与义务不对等 | 第20页 |
(二) 一股独大:加剧股东权力错配格局 | 第20-22页 |
三、国有企业混合产权监管规定不合理 | 第22-26页 |
(一) 缺乏有效的法律分类监管体系 | 第22-23页 |
(二) 缺乏合理的政府分类监管机制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域外国有企业混合产权制度的借鉴 | 第26-37页 |
一、域外国有企业混合产权制度借鉴基础 | 第26-28页 |
(一) 拟借鉴国家的国有企业与我国有着类似的发展历程 | 第26页 |
(二) 拟借鉴国家的国有企业与我国有着类似的改革策略 | 第26-28页 |
(三) 借鉴域外经验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 | 第28页 |
二、国有企业产权主体架构的借鉴 | 第28-32页 |
(一) 美国的国有企业产权主体体系 | 第28-30页 |
(二) 英国的国有企业产权主体体系 | 第30-32页 |
三、国有企业产权权责配置的借鉴 | 第32-34页 |
(一) 美国国企治理模式中的两大权利配置框架 | 第32-33页 |
(二) 美国公司治理中权利配置框架的借鉴 | 第33-34页 |
四、国有企业产权监管模式的借鉴 | 第34-37页 |
(一) 分类监管的立法模式 | 第34-35页 |
(二) 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国有企业混合产权的制度完善 | 第37-48页 |
一、重构我国国有企业混合产权主体链 | 第37-40页 |
(一) 国资委职责定位单一化 | 第37-38页 |
(二) 国有资产产权股权化 | 第38页 |
(三)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链条三层化 | 第38-39页 |
(四) 非国有产权主体投资领域多元化 | 第39-40页 |
二、调整国有企业混合产权权责配比 | 第40-43页 |
(一) 混合股权及内部权力配置设计 | 第40-41页 |
(二) 控股股东与制衡股东结构设计 | 第41-42页 |
(三) 企业内部对等性权责利的构建 | 第42-43页 |
三、创建国有企业混合产权监管新模式 | 第43-48页 |
(一)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立法监管模式 | 第43-44页 |
(二) 公益性国企混合产权平衡监管模式 | 第44-46页 |
(三) 营利性国企混合产权自治监管模式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谢辞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和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