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基于渗流作用下软弱围岩公路隧道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概述第10-12页
    1.2 国内外隧道围岩渗流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隧道渗流场、应力场各项异性研究第12-13页
        1.2.2 隧道地下水涌水量、水压力分级标准研究第13页
        1.2.3 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变形特征第13-15页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18页
第二章 流固耦合隧道模型的理论计算分析第18-28页
    2.1 隧道围岩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研究第18-22页
        2.1.1 渗流场-应力场耦合数学模型第18-19页
        2.1.2 隧道围岩的应力过程第19-20页
        2.1.3 围岩变形过程中的耦合作用第20-22页
    2.2 地下水作用计算的连续体模型第22-26页
        2.2.1 计算模型及假设第22-23页
        2.2.2 排水量的公式第23-24页
        2.2.3 注浆加固圈对衬砌水压力的影响第24-25页
        2.2.4 排水量对衬砌水压力的影响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工程概况及数值模型的建立第28-42页
    3.1 工程概况第28-30页
        3.1.1 隧道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第28-29页
        3.1.2 隧道区域的岩土工程地质评价第29-30页
    3.2 隧道数值模型材料参数的选择第30-34页
        3.2.1 隧道的本构模型第30-33页
        3.2.2 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第33-34页
    3.3 隧道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4-37页
        3.3.1 隧道尺寸设计第34-35页
        3.3.2 隧道各支护结构的建立第35-37页
    3.4 边界条件以及初始应力场第37-38页
    3.5 开挖步骤及监测点布置第38-40页
        3.5.1 主要开挖支护步骤第38-39页
        3.5.2 目标断面及监测点设置第39-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Ⅴ级围岩隧道不同地下水位的效果分析第42-68页
    4.1 位移分析第43-49页
        4.1.1 各模型目标断面最大位移的分析第43-45页
        4.1.2 不同模型各监测点位移的分析第45-46页
        4.1.3 不同模型各监测点位移随开挖步变化的分析第46-47页
        4.1.4 隧道衬砌结构位移的变化第47-49页
    4.2 孔隙水压力的分析第49-54页
        4.2.1 对目标断面各监测点孔隙水压力的分析第49-51页
        4.2.2 对同一模型目标断面监测点随着开挖步变化的分析第51-52页
        4.2.3 对衬砌结构的孔隙水压力分析第52-54页
    4.3 应力的分析第54-60页
        4.3.1 对目标断面监测点的应力分析第54-57页
        4.3.2 对同一模型目标断面监测点随着开挖步变化的分析第57-58页
        4.3.3 对衬砌结构的竖向压应力分析第58-60页
    4.4 渗流速度的分析第60-64页
        4.4.1 对各个模型渗流速度大小的分析第60-61页
        4.4.2 对渗流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分析第61-64页
    4.5 塑性区的分析第64-66页
        4.5.1 对塑性区大小的分析第64-66页
        4.5.2 对塑性区随着开挖步变化的分析第66页
    4.6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Ⅴ级围岩隧道不同注浆圈厚度的效果分析第68-98页
    5.1 位移分析第69-75页
        5.1.1 各模型目标断面最大位移的分析第69-71页
        5.1.2 不同模型各监测点位移的分析第71-72页
        5.1.3 不同模型位移随开挖步变化的分析第72-73页
        5.1.4 隧道衬砌结构位移的变化第73-75页
    5.2 孔隙水压力的分析第75-82页
        5.2.1 对目标断面各监测点孔隙水压力的分析第75-78页
        5.2.2 对同一模型目标断面监测点随着开挖步变化的分析第78-80页
        5.2.3 对衬砌结构的孔隙水压力分析第80-82页
    5.3 应力的分析第82-89页
        5.3.1 对目标断面监测点的分析第82-85页
        5.3.2 对同一模型目标断面监测点随着开挖步变化的分析第85-87页
        5.3.3 对衬砌结构的竖向压应力分析第87-89页
    5.4 渗流速度的分析第89-94页
        5.4.1 对各个模型渗流速度大小的分析第89-90页
        5.4.2 对渗流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分析第90-94页
    5.5 塑性区的分析第94-96页
        5.5.1 对塑性区大小的分析第94-96页
        5.5.2 对塑性区随着开挖步变化的分析第96页
    5.6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8-102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98-100页
    6.2 本文存在的不足以及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出匝车辆车道变换模型及应用
下一篇: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