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海洋经济与蓝色经济 | 第16-17页 |
2.1.2 海洋产业及其分类 | 第17-18页 |
2.2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第3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 第20-25页 |
3.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概况 | 第20-21页 |
3.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3.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3.3.1 海洋产业产值持续高速增长 | 第22-23页 |
3.3.2 海洋科教实力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 第23页 |
3.3.3 海洋生态坏境保护取得积极发展 | 第23页 |
3.3.4 海洋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 第23-25页 |
第4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SWOT分析 | 第25-33页 |
4.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 第25-27页 |
4.1.1 海洋区位优势 | 第25页 |
4.1.2 资源禀赋优势 | 第25-26页 |
4.1.3 经济基础优势 | 第26页 |
4.1.4 海洋科技优势 | 第26-27页 |
4.1.5 基础设施优势 | 第27页 |
4.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 第27-29页 |
4.2.1 海洋生态环境脆弱 | 第27-28页 |
4.2.2 海洋资源破坏现象依旧严峻 | 第28页 |
4.2.3 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28-29页 |
4.2.4 陆海联动的产业链脱节 | 第29页 |
4.2.5 海洋产业管理机制、协调机制不完善 | 第29页 |
4.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 第29-31页 |
4.3.1 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深化发展 | 第29-30页 |
4.3.2 国家政策高度重视 | 第30页 |
4.3.3 山东省的大力支持 | 第30-31页 |
4.3.4“蓝黄”经济区融合发展 | 第31页 |
4.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的威胁分析 | 第31-33页 |
4.4.1 海洋划界问题存在争端 | 第31页 |
4.4.2 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 第31-33页 |
第5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 第33-40页 |
5.1 SWOT-AHP定量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5.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战略选择过程 | 第34-40页 |
5.2.1 SWOT战略因素矩阵 | 第34页 |
5.2.2 基于AHP评价矩阵的指标权重确定 | 第34-37页 |
5.2.3 SWOT战略选择的综合分析 | 第37-40页 |
第6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实施 | 第40-45页 |
6.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战略定位 | 第40页 |
6.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战略实施路径 | 第40-43页 |
6.2.1 加快海洋产业结构优化 | 第40-41页 |
6.2.2 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 | 第41-42页 |
6.2.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 第42页 |
6.2.4 打造特色海洋旅游经济带 | 第42-43页 |
6.2.5 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 | 第43页 |
6.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战略实施保障 | 第43-45页 |
6.3.1 健全机构,加强组织保障 | 第43-44页 |
6.3.2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第44页 |
6.3.3 突出高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 第44页 |
6.3.4 融合省内其他发展战略,实现一体化发展 | 第44-4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