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课题背景 | 第10-13页 |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 第10-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1 制药废水的概述 | 第13-15页 |
2.1.1 制药废水分类 | 第13页 |
2.1.2 制药废水的特征 | 第13页 |
2.1.3 制药废水处理方法 | 第13-15页 |
2.1.4 我国制药废水处理现状 | 第15页 |
2.2 TIO_2光催化技术的概述 | 第15-16页 |
2.3 TIO_2光催化技术的改性 | 第16-17页 |
2.3.1 金属离子掺杂 | 第16页 |
2.3.2 非金属离子掺杂 | 第16页 |
2.3.3 光敏化 | 第16-17页 |
2.3.4 复合半导体 | 第17页 |
2.3.5 两种元素共掺杂TiO_2 | 第17页 |
2.4 石墨烯的概述 | 第17-18页 |
2.5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2.6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3.1 主要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3.1.1 实验所需药品 | 第19页 |
3.1.2 实验所需仪器 | 第19-20页 |
3.2 TIO_2结构分析方法 | 第20页 |
3.3 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表征手段 | 第20-21页 |
3.3.1 复合光催化剂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过程 | 第20页 |
3.3.2 复合光催化剂对实际工业废水的降解 | 第20-21页 |
第四章 (001)高活性面TIO_2的制备及CUO掺杂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21-26页 |
4.1 制备方法 | 第21页 |
4.1.1 (001)TiO_2的制备方法 | 第21页 |
4.1.2 CuO/TiO_2的制备方法 | 第21页 |
4.2 催化剂的表征及结果讨论 | 第21-26页 |
4.2.1 XRD结果分析 | 第21-22页 |
4.2.2 SEM和TEM图谱结果分析 | 第22-23页 |
4.2.3 UV-vis表征结果分析 | 第23页 |
4.2.4 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及机理研究 | 第23-26页 |
第五章 暴露(001)面石墨烯-CUO/TIO_2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26-34页 |
5.1 石墨烯的制备过程 | 第26页 |
5.1.1 氧化石墨的制备过程 | 第26页 |
5.1.2 石墨烯的制备过程 | 第26页 |
5.2 石墨烯与光催化剂的杂化 | 第26-27页 |
5.3 COD的测定 | 第27页 |
5.4 催化剂的表征及结果讨论 | 第27-34页 |
5.4.1 XRD表征及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5.4.2 EDS和TEM图谱及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5.4.3 红外图谱及结果分析 | 第30页 |
5.4.4 UV-vis表征及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5.4.5 PL图谱及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5.4.6 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及机理研究 | 第32-34页 |
第六章 光催化剂处理实际制药废水的研究 | 第34-41页 |
6.1 光催化剂处理实际工业废水最佳条件的研究 | 第34-40页 |
6.1.1 不同照射光源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6.1.2 废水的pH值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6.1.3 催化剂添加量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6.1.4 不同废水浓度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6.1.5 时间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