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2.1.1 湄州湾 | 第14页 |
2.1.2 通航环境 | 第14页 |
2.1.3 环境管理 | 第14-1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2.1 风险评估理论 | 第15页 |
2.2.2 环境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2.2.3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6-17页 |
第3章 湄洲湾通航环境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17-47页 |
3.1 湄洲湾通航环境管理现状 | 第17-35页 |
3.1.1 湄洲湾通航环境基本情况 | 第17-31页 |
3.1.2 湄洲湾通航环境管理采取的措施 | 第31-34页 |
3.1.3 湄洲湾通航环境管理取得的成效 | 第34-35页 |
3.2 湄洲湾通航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44页 |
3.2.1 通航环境建设基础设施薄弱 | 第35-37页 |
3.2.2 通航环境维护管理不尽到位 | 第37-39页 |
3.2.3 通航保障能力建设严重滞后 | 第39-40页 |
3.2.4 港口水域功能规划不尽合理 | 第40-41页 |
3.2.5 通航基础设施规划不尽合理 | 第41-43页 |
3.2.6 水域功能区划缺乏前瞻性 | 第43-44页 |
3.3 湄洲湾通航环境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7页 |
3.3.1 主管机关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 第45页 |
3.3.2 主管机关管理立场存在分歧 | 第45页 |
3.3.3 通航环境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 第45-46页 |
3.3.4 通航环境管理成效监督缺位 | 第46-47页 |
第4章 国内外其他地区通航环境管理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 第47-51页 |
4.1 国内外其他地区通航环境管理的主要做法 | 第47-49页 |
4.1.1 重金投入通航基础条件建设 | 第47-48页 |
4.1.2 高度重视通航秩序环境维护 | 第48-49页 |
4.2 国内外其他地区通航环境管理的启示 | 第49-51页 |
4.2.1 加强通航基础设施建设 | 第49页 |
4.2.2 做好通航秩序环境维护 | 第49-51页 |
第5章 推进湄洲湾通航环境管理的理念、原则与对策 | 第51-58页 |
5.1 推进湄洲湾通航环境管理的理念 | 第51-53页 |
5.1.1 “创新”理念 | 第51页 |
5.1.2 “协调”理念 | 第51-52页 |
5.1.3 “共享”理念 | 第52-53页 |
5.2 推进湄洲湾通航环境管理的原则 | 第53-54页 |
5.2.1 “安全第一”原则 | 第53页 |
5.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3-54页 |
5.2.3 “适度超前”原则 | 第54页 |
5.3 推进湄洲湾通航环境管理的对策 | 第54-58页 |
5.3.1 做好通航环境人才管理 | 第54-55页 |
5.3.2 提升通航环境管理能力 | 第55-56页 |
5.3.3 理顺通航环境管理机制 | 第56-57页 |
5.3.4 强化通航环境管理监督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