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双酚A概述 | 第13-17页 |
1.1.1 双酚A的理化性质及用途 | 第13-14页 |
1.1.2 双酚A的危害及暴露途径 | 第14页 |
1.1.3 双酚A的污染现状 | 第14-15页 |
1.1.4 双酚A的处理方法 | 第15-17页 |
1.2 吸附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1.2.1 吸附的概念及分类 | 第17-18页 |
1.2.2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18-19页 |
1.2.3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19-21页 |
1.2.4 吸附剂的种类及特性 | 第21页 |
1.3 海泡石概述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1.3.1 海泡石的资源分布概况 | 第21页 |
1.3.2 海泡石的组成及晶体结构 | 第21-22页 |
1.3.3 海泡石的性质及用途 | 第22-23页 |
1.3.4 海泡石的改性方法 | 第23-26页 |
1.4 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4.1 课题的提出 | 第26页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2.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28-29页 |
2.2 双酚A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1 双酚A贮备液的配制 | 第29页 |
2.2.2 双酚A标准曲线的确定 | 第29-30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2.3.1 静态吸附试验方法 | 第30页 |
2.3.2 再生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2.3.3 不同海泡石吸附效果的试验方法 | 第31页 |
2.4 吸附剂表征方法 | 第31-34页 |
2.4.1 比表面积分析 | 第31页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1-32页 |
2.4.3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2页 |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2页 |
2.4.5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 | 第32页 |
2.4.6 等电点分析 | 第32-33页 |
2.4.7 磁性能分析 | 第33-34页 |
第3章 磁性复合有机海泡石的制备及其对双酚A的吸附试验研究 | 第34-45页 |
3.1 磁性复合有机海泡石的制备 | 第34-37页 |
3.1.1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3.1.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第35-36页 |
3.1.3 原矿预处理 | 第36页 |
3.1.4 磁改性 | 第36页 |
3.1.5 有机改性 | 第36页 |
3.1.6 不同吸附剂吸附双酚A效果对比 | 第36-37页 |
3.2 磁性复合有机海泡石对双酚A的静态吸附试验 | 第37-42页 |
3.2.1 pH值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2 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3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4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磁性复合有机海泡石的再生试验 | 第42-44页 |
3.3.1 再生液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2 再生时间的影响 | 第43页 |
3.3.3 再生次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44-45页 |
第4章 磁性复合有机海泡石对双酚A的热动力学及机理分析 | 第45-61页 |
4.1 吸附双酚A动力学研究 | 第45-49页 |
4.1.1 双酚A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45-46页 |
4.1.2 吸附动力学模拟 | 第46-48页 |
4.1.3 吸附动力学参数 | 第48-49页 |
4.2 吸附双酚A热力学研究 | 第49-53页 |
4.2.1 吸附等温线 | 第49-51页 |
4.2.2 吸附热力学参数 | 第51-53页 |
4.3 海泡石微观表征分析 | 第53-58页 |
4.3.1 比表面积分析 | 第53页 |
4.3.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3-54页 |
4.3.3 扫描电镜分析 | 第54页 |
4.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54-55页 |
4.3.5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 | 第55-56页 |
4.3.6 等电点分析 | 第56-57页 |
4.3.7 磁性能分析 | 第57-58页 |
4.4 吸附机理探讨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