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应用 | 第12-16页 |
1.1.1 燃料电池工作机理 | 第12-13页 |
1.1.2 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 交流电沉积纳米线的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1.2.1 纳米粒子悬浮液组装纳米线/链 | 第17-20页 |
1.2.2 直接溶液自组装纳米线 | 第20-24页 |
1.3 甲酸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3.1 甲酸电氧化机理研究 | 第24-25页 |
1.3.2 甲酸电氧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3.3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展望 | 第26-27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电解液组成对合成纳米线的影响 | 第29-39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9-32页 |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9-30页 |
2.2.2 金微电极的制备 | 第30页 |
2.2.3 金铂纳米线的生长 | 第30-31页 |
2.2.4 金铂纳米线的表征 | 第31-32页 |
2.3 电沉积液金属离子浓度比的影响 | 第32-34页 |
2.4 电沉积液添加剂对纳米线形貌和组成的影响 | 第34-37页 |
2.5 不同成分金铂纳米线合金相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交流电合成工艺的影响 | 第39-49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9-41页 |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9-40页 |
3.2.2 纳米线的生长过程 | 第40-41页 |
3.3 电压的影响 | 第41-44页 |
3.3.1 交流电电压对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2 交流电场强度对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 频率的影响 | 第44-48页 |
3.4.1 交流电频率对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2 交流电频率对纳米线成分的影响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PtAu合金纳米线对甲酸氧化的催化性能 | 第49-56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甲酸电氧化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9-50页 |
4.2.2 甲酸电氧化性能表征 | 第50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4.3.1 不同组分PtAu纳米线对甲酸电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4.3.2 不同组分PtAu纳米线对甲酸电氧化耐久性研究 | 第53-54页 |
4.3.3 扫描速度对甲酸电氧化性能研究 | 第54-55页 |
4.4 PtAu合金纳米线对甲酸氧化机理探讨 | 第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