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1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 | 第15页 |
1.2.2 信贷风险识别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3 信贷风险评估的研究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6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风险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信贷风险的概念 | 第19页 |
2.1.3 信贷风险的类别和特征 | 第19页 |
2.2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19-21页 |
2.2.1 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涵 | 第19-20页 |
2.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程序 | 第20-21页 |
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技术理论 | 第21-26页 |
2.3.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 | 第21-22页 |
2.3.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 | 第22-23页 |
2.3.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 第23-24页 |
2.3.4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6-39页 |
3.1 常德市工商银行概况 | 第26页 |
3.2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况 | 第26-31页 |
3.2.1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 第26-27页 |
3.2.2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状况 | 第27-31页 |
3.3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3.3.1 信贷风险组织架构存在缺陷 | 第31页 |
3.3.2 信贷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 第31-32页 |
3.3.3 信贷风险基础管理薄弱 | 第32页 |
3.3.4 信贷审批过程繁复 | 第32-33页 |
3.3.5 存在于贷款质量分类方法中的误区 | 第33页 |
3.3.6 落后的风险定量管理 | 第33-34页 |
3.3.7 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弱 | 第34页 |
3.4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4-39页 |
3.4.1 内部成因分析 | 第34-36页 |
3.4.2 外部成因分析 | 第36-39页 |
第4章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改进设计 | 第39-51页 |
4.1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第39-41页 |
4.1.1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 | 第39-40页 |
4.1.2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原则 | 第40-41页 |
4.2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 | 第41-43页 |
4.2.1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识别业务流程 | 第41-42页 |
4.2.2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 第42-43页 |
4.3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评估 | 第43-45页 |
4.3.1 分类管理和区别对待信贷风险 | 第43页 |
4.3.2 理论分析紧密结合实地考察 | 第43-44页 |
4.3.3 完善现代风险评估模型 | 第44页 |
4.3.4 重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 第44-45页 |
4.4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 | 第45-51页 |
4.4.1 强化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 第45-47页 |
4.4.2 构建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文化 | 第47页 |
4.4.3 加强CM2002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建设 | 第47-48页 |
4.4.4 持续优化信贷资产质量 | 第48-49页 |
4.4.5 提升信贷风险度量技术水平 | 第49-51页 |
第5章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 第51-56页 |
5.1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方案实施步骤 | 第51-53页 |
5.1.1 健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第51页 |
5.1.2 改进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 第51-52页 |
5.1.3 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方法 | 第52页 |
5.1.4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 第52-53页 |
5.2 常德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方案实施保障 | 第53-56页 |
5.2.1 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 | 第53页 |
5.2.2 改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实施环境 | 第53-54页 |
5.2.3 出台贷款风险管理专项制度 | 第54页 |
5.2.4 确保贷款风险管理人员独立性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