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铁路行车供电安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第9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2 牵引供电安全管理现状 | 第12-19页 |
2.1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 | 第12-14页 |
2.1.1 牵引变电所 | 第12-14页 |
2.1.2 接触网 | 第14页 |
2.1.3 电力机车 | 第14页 |
2.2 呼和浩特供电段安全管理现状 | 第14-19页 |
2.2.1 动态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 第15页 |
2.2.2 集中整治提高设备质量 | 第15-17页 |
2.2.3 完善规章制度体系 | 第17页 |
2.2.4 全面深化“三化”建设 | 第17-18页 |
2.2.5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 第18页 |
2.2.6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 第18-19页 |
3 牵引供电安全影响因素 | 第19-26页 |
3.1 钢轨电位升高 | 第19页 |
3.2 牵引变电所跳闸故障 | 第19-20页 |
3.2.1 负荷电流超出设备整定值 | 第19页 |
3.2.2 绝缘闪络 | 第19-20页 |
3.2.3 地方电源影响 | 第20页 |
3.3 弓网配合影响 | 第20-21页 |
3.4 机车故障影响 | 第21-22页 |
3.4.1 机车带电过分相 | 第21页 |
3.4.2 轨道车脱轨 | 第21-22页 |
3.5 临近营业线施工影响 | 第22页 |
3.6 设备缺陷影响 | 第22-23页 |
3.7 外部环境影响 | 第23-24页 |
3.8 现场安全管理缺陷 | 第24-26页 |
4 牵引供电安全性分析 | 第26-41页 |
4.1 事故树分析法 | 第26页 |
4.1.1 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26页 |
4.1.2 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 第26页 |
4.2 牵引供电事故树分析 | 第26-31页 |
4.3 接触网事故树分析 | 第31-35页 |
4.4 接触网作业车事故树分析 | 第35-38页 |
4.5 定性分析 | 第38-39页 |
4.6 其他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4.6.1 管理作用发挥不突出 | 第39页 |
4.6.2 闭环管理不严密 | 第39-40页 |
4.6.3 部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 第40页 |
4.6.4 结合部协调不到位 | 第40-41页 |
5 确保牵引供电安全的措施 | 第41-48页 |
5.1 提高设备质量确保供电稳定 | 第41-42页 |
5.1.1 科学制定检测检修计划 | 第41页 |
5.1.2 加强设备专项整治 | 第41页 |
5.1.3 积极推动综合自动化系统 | 第41页 |
5.1.4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5.2 深化风险控制提升管理水平 | 第42-44页 |
5.2.1 加强安全基础建设 | 第42页 |
5.2.2 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 第42-43页 |
5.2.3 全面实施安全风险管控考评机制 | 第43页 |
5.2.4 强化安全关键环节卡控 | 第43-44页 |
5.3 强化营业线施工盯控 | 第44页 |
5.4 加大行车主要工种队伍建设力度 | 第44-45页 |
5.4.1 强化培训,提高标准化作业自律力 | 第44页 |
5.4.2 落实包保,提高标准化作业贯彻力 | 第44-45页 |
5.4.3 全员提素,提高标准化作业执行力 | 第45页 |
5.5 增强干部执行力推动安全管理 | 第45-46页 |
5.5.1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 第45页 |
5.5.2 强化干部专业素质 | 第45-46页 |
5.5.3 提升干部综合实力 | 第46页 |
5.5.4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 第46页 |
5.6 强化班组管理推进标准化班组创建 | 第46-47页 |
5.6.1 完善班组管理制度 | 第46页 |
5.6.2 深化班组自控建设 | 第46-47页 |
5.6.3 强化班组日常管理 | 第47页 |
5.7 加强结合部管理 | 第47-48页 |
6 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