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以楚史长廊景区广场设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人性化场所的缺失第11页
        1.1.2 地域文化内涵的忽视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5-17页
        1.4.1 论文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论文结构框架第16-17页
    1.5 相关概念界定第17-20页
        1.5.1 地域文化第17-18页
        1.5.2 城市广场第18-20页
2 城市广场设计案例分析第20-26页
    2.1 武汉市洪山广场第20-22页
        2.1.1 现状介绍第20页
        2.1.2 特色分析第20-22页
        2.1.3 案例评析第22页
    2.2 首义广场第22-26页
        2.2.1 现状介绍第22-23页
        2.2.2 特色分析第23-25页
        2.2.3 案例评析第25-26页
3 城市广场中的地域文化研究第26-34页
    3.1 城市广场地域文化的特征第26-28页
        3.1.1 具有地域独特性第26-27页
        3.1.2 具有时代继承性第27-28页
        3.1.3 具有亲缘性第28页
    3.2 城市广场地域文化的设计语言探析第28-34页
        3.2.1 绿化第29-30页
        3.2.2 水体第30-31页
        3.2.3 建筑第31页
        3.2.4 雕塑第31-32页
        3.2.5 小品设施第32-33页
        3.2.6 铺装第33-34页
4 地方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广场设计方法探究第34-50页
    4.1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广场内涵发掘第34-37页
        4.1.1 从地域文化显型表达中发掘城市广场的文化内涵第34-35页
        4.1.2 从地域文化隐型表达中发掘城市广场的文化内涵第35-37页
    4.2 地域文化视角下对城市广场设计理念的探析第37-43页
        4.2.1 传承历史、延续地域文脉的设计理念第37-40页
        4.2.2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第40-41页
        4.2.3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广场进行地域特色设计的理念第41-43页
    4.3 地域文化视角下对城市广场设计方法的探析第43-48页
        4.3.1 广场的地域空间设计方法第43页
        4.3.2 广场的视听要素表达方法第43-46页
        4.3.3 对比与融合法第46-47页
        4.3.4 再现与抽象法第47页
        4.3.5 隐喻与象征法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5 基于地域文脉视阈下的城市广场设计实践研究 ——以楚史长廊景区广场设计为例实践第50-79页
    5.1 项目概述第50-55页
        5.1.1 项目背景第50-53页
        5.1.2 楚史长廊景区概况第53页
        5.1.3 现状解读第53-55页
    5.2 项目的地域文化分析第55-58页
        5.2.1 荆州的历史文化源流第55-57页
        5.2.2 荆州的城市格局第57-58页
    5.3 设计的整体构思第58-60页
    5.4 设计分析第60-78页
        5.4.1 广场空间构型分析——延续广场空间构形地域特色第60-71页
        5.4.2 广场景观分析——协调原生自然背景关系第71-74页
        5.4.3 广场地域特色要素设计——提炼荆楚地域文化内涵第74-78页
    5.5 设计总结第78-79页
6 结论第79-81页
    6.1 课题研究成果第79-80页
    6.2 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城市微气候条件下的垂直花园设计
下一篇:基于微博数据的城市活动空间研究--以武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