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的缘起 | 第10页 |
1.2 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1.2.1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 第10-11页 |
1.2.2 城市热岛效应与建筑节能的需求 | 第11页 |
1.2.3 建筑绿化与气候适应性设计实践 | 第11-12页 |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3.1 垂直花园 | 第12-13页 |
1.3.2 城市微气候 | 第13页 |
1.3.3 气候适应性设计 | 第13-14页 |
1.4 课题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4.1 国外垂直花园的研究与发展 | 第14-15页 |
1.4.2 国内的垂直花园与气候适应性设计 | 第15-16页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5.1 研究范围和尺度 | 第1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3 研究价值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4 论文撰写框架 | 第18-19页 |
2 垂直花园的设计概述 | 第19-30页 |
2.1 垂直花园的基本构成 | 第19-21页 |
2.1.1 覆层支撑构架 | 第19页 |
2.1.2 防水背板 | 第19页 |
2.1.3 排水层 | 第19页 |
2.1.4 灌溉设施 | 第19页 |
2.1.5 植被载体 | 第19-20页 |
2.1.6 生长基质层 | 第20页 |
2.1.7 植被层 | 第20-21页 |
2.2 垂直花园的分类 | 第21-23页 |
2.2.1 布毡口袋式 | 第21页 |
2.2.2 水培盆组式 | 第21-22页 |
2.2.3 垂直模块式 | 第22页 |
2.2.4 牵引攀缘式 | 第22-23页 |
2.3 垂直花园设计中的美学理念 | 第23-26页 |
2.3.1 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 | 第23-24页 |
2.3.2 垂直花园中的园艺美学 | 第24-25页 |
2.3.3 褶子理论与构成美学 | 第25-26页 |
2.4 垂直花园的设计模式 | 第26-29页 |
2.4.1 基本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2.4.2 基本构图方法 | 第27-28页 |
2.4.3 现有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微气候与垂直花园设计的基础研究 | 第30-40页 |
3.1 微气候与城市发展 | 第30-32页 |
3.1.1 微气候与城市形态的关联 | 第30页 |
3.1.2 植被景观对微气候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3 垂直花园的城市生态效应 | 第31-32页 |
3.2 艺术设计与气候变化的碰撞 | 第32-35页 |
3.2.1 艺术加气候等于改变(Art+ Climate=Change) | 第32-33页 |
3.2.2 墙体上的气候艺术案例 | 第33-35页 |
3.3 微气候条件下的垂直花园设计策略 | 第35-39页 |
3.3.1 对气温变化因素的响应 | 第35-36页 |
3.3.2 对太阳辐射因素的响应 | 第36页 |
3.3.3 对风环境变化的响应 | 第36-37页 |
3.3.4 对空气湿度变化的响应 | 第37页 |
3.3.5 应对气候变化的植物配置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城市微气候条件下的垂直花园方案设计 | 第40-70页 |
4.1 项目背景 | 第40-41页 |
4.1.1 项目概况 | 第40-41页 |
4.1.2 项目区位 | 第41页 |
4.1.3 设计定位 | 第41页 |
4.2 场地环境的分析 | 第41-48页 |
4.2.1 场地垂直花园设计的可行性 | 第41-42页 |
4.2.2 场地气候数据分析 | 第42-46页 |
4.2.3 场地原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第46-48页 |
4.3 设计策略 | 第48-70页 |
4.3.1 项目场地的总体设计 | 第48-51页 |
4.3.2 垂直花园的被动式结构设计 | 第51-56页 |
4.3.3 适应场地气候的植被选择 | 第56-60页 |
4.3.4 植被层的构图设计 | 第60-65页 |
4.3.5 基于城市微气候的垂直花园设计策略 | 第65-70页 |
5 设计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5.2 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