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病害及其防治论文--其他论文

三种线虫的光行为学及光照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的繁殖发育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1 松材线虫病第11页
    1.2 线虫行为学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1 线虫的扩散行为第11-12页
        1.2.2 线虫侵染行为第12-13页
        1.2.3 线虫的繁殖、发育行为研究第13-14页
    1.3 环境条件对线虫行为的影响第14-18页
        1.3.1 温度第14-16页
        1.3.2 湿度第16-17页
        1.3.3 离子及化合物第17页
        1.3.4 生物因素第17-18页
    1.4 线虫光行为学研究第18-21页
        1.4.1 秀丽隐杆线虫光行为学研究第18-19页
        1.4.2 其它线虫光行为学研究第19-21页
2 线虫的光行为学研究第21-3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2.1.1 实验线虫第21页
        2.1.2 光照装置第21-22页
        2.1.3 试验仪器第22页
        2.1.4 线虫卵的获取第22页
        2.1.5 混合龄期线虫的获取第22页
        2.1.6 同步发育线虫的获取第22-23页
            2.1.6.1 松材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同步发育线虫的获取第22-23页
            2.1.6.2 秀丽隐杆线虫同步发育线虫的获取第23页
        2.1.7 光选择性实验第23-24页
        2.1.8 趋光性实验第24页
        2.1.9 数据分析第24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2.2.1 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选择性第24-25页
        2.2.2 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第25-28页
            2.2.2.1 不同线虫种类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反应第25页
            2.2.2.2 不同龄期的秀丽隐杆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反应第25-27页
            2.2.2.3 不同龄期的水稻干尖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反应第27页
            2.2.2.4 不同龄期的松材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反应第27-28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28-31页
        2.3.1 不同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选择性第28页
        2.3.2 不同线虫(混合种群)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第28-29页
        2.3.3 不同龄期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第29-31页
3 光照在松材线虫寄主转移过程中的趋动效能研究第31-3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3.1.1 供试线虫第31页
        3.1.2 试验装置第31页
        3.1.3 试验仪器第31-32页
        3.1.4 松材线虫耐久型四龄幼虫(JⅣ)的获取第32页
        3.1.5 松墨天牛的获取和饲养第32页
        3.1.6 松材线虫耐久型四龄幼虫趋光性实验第32页
        3.1.7 松材线虫寄主转移效率测定第32页
    3.2 数据分析第32-3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3页
        3.3.1 松材线虫耐久型四龄幼虫趋光性第33页
        3.3.2 松材线虫耐久型四龄幼虫在不同波长光照条件下的转移率第33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33-35页
4 光照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的繁殖发育研究第35-4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4.1.1 供试线虫第35页
        4.1.2 光照装置第35页
        4.1.3 试验仪器第35页
        4.1.4 秀丽隐杆线虫L1的获取和饲养第35页
        4.1.5 光照对秀丽隐杆线虫体长和体宽增长的抑制作用第35页
        4.1.6 光照对秀丽隐杆线虫阴户发育的抑制作用第35-36页
        4.1.7 秀丽隐杆线虫产卵量的测定第36页
    4.2 数据分析第3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6-42页
        4.3.1 不同光照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的体长和体宽第36-38页
        4.3.2 不同光照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线虫的阴户发育以及滞育时间第38-42页
        4.3.3 不同光照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的产卵量第42页
    4.4 结论与讨论第42-44页
5 总结与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1页
附录第51-52页
个人简介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虫酰肼和灭幼脲对沿海防护林三种天牛的毒杀效果研究
下一篇:转双价抗纹枯病基因水稻新种质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