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松材线虫病 | 第11页 |
1.2 线虫行为学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线虫的扩散行为 | 第11-12页 |
1.2.2 线虫侵染行为 | 第12-13页 |
1.2.3 线虫的繁殖、发育行为研究 | 第13-14页 |
1.3 环境条件对线虫行为的影响 | 第14-18页 |
1.3.1 温度 | 第14-16页 |
1.3.2 湿度 | 第16-17页 |
1.3.3 离子及化合物 | 第17页 |
1.3.4 生物因素 | 第17-18页 |
1.4 线虫光行为学研究 | 第18-21页 |
1.4.1 秀丽隐杆线虫光行为学研究 | 第18-19页 |
1.4.2 其它线虫光行为学研究 | 第19-21页 |
2 线虫的光行为学研究 | 第21-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1 实验线虫 | 第21页 |
2.1.2 光照装置 | 第21-22页 |
2.1.3 试验仪器 | 第22页 |
2.1.4 线虫卵的获取 | 第22页 |
2.1.5 混合龄期线虫的获取 | 第22页 |
2.1.6 同步发育线虫的获取 | 第22-23页 |
2.1.6.1 松材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同步发育线虫的获取 | 第22-23页 |
2.1.6.2 秀丽隐杆线虫同步发育线虫的获取 | 第23页 |
2.1.7 光选择性实验 | 第23-24页 |
2.1.8 趋光性实验 | 第24页 |
2.1.9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2.2.1 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选择性 | 第24-25页 |
2.2.2 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 | 第25-28页 |
2.2.2.1 不同线虫种类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反应 | 第25页 |
2.2.2.2 不同龄期的秀丽隐杆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反应 | 第25-27页 |
2.2.2.3 不同龄期的水稻干尖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反应 | 第27页 |
2.2.2.4 不同龄期的松材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反应 | 第27-28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28-31页 |
2.3.1 不同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选择性 | 第28页 |
2.3.2 不同线虫(混合种群)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 | 第28-29页 |
2.3.3 不同龄期线虫对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性 | 第29-31页 |
3 光照在松材线虫寄主转移过程中的趋动效能研究 | 第31-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3.1.1 供试线虫 | 第31页 |
3.1.2 试验装置 | 第31页 |
3.1.3 试验仪器 | 第31-32页 |
3.1.4 松材线虫耐久型四龄幼虫(JⅣ)的获取 | 第32页 |
3.1.5 松墨天牛的获取和饲养 | 第32页 |
3.1.6 松材线虫耐久型四龄幼虫趋光性实验 | 第32页 |
3.1.7 松材线虫寄主转移效率测定 | 第32页 |
3.2 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页 |
3.3.1 松材线虫耐久型四龄幼虫趋光性 | 第33页 |
3.3.2 松材线虫耐久型四龄幼虫在不同波长光照条件下的转移率 | 第33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33-35页 |
4 光照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的繁殖发育研究 | 第35-4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4.1.1 供试线虫 | 第35页 |
4.1.2 光照装置 | 第35页 |
4.1.3 试验仪器 | 第35页 |
4.1.4 秀丽隐杆线虫L1的获取和饲养 | 第35页 |
4.1.5 光照对秀丽隐杆线虫体长和体宽增长的抑制作用 | 第35页 |
4.1.6 光照对秀丽隐杆线虫阴户发育的抑制作用 | 第35-36页 |
4.1.7 秀丽隐杆线虫产卵量的测定 | 第36页 |
4.2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4.3.1 不同光照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的体长和体宽 | 第36-38页 |
4.3.2 不同光照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线虫的阴户发育以及滞育时间 | 第38-42页 |
4.3.3 不同光照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的产卵量 | 第42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个人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