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溢油风险识别与评价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2 溢油风险应急管理及非保险风险管理的研究 | 第14页 |
1.3.3 海域溢油保险制度和险种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三沙海域基本情况及保险需求 | 第17-22页 |
2.1 地理位置及范围 | 第17页 |
2.2 气候及水文状况 | 第17页 |
2.3 生态资源与经济 | 第17-18页 |
2.4 石油资源与海运环境 | 第18页 |
2.5 政治环境 | 第18页 |
2.6 溢油保险需求分析 | 第18-22页 |
第3章 三沙海域溢油风险的识别 | 第22-29页 |
3.1 溢油风险的定义 | 第22页 |
3.2 三沙海域溢油风险情景模拟 | 第22-29页 |
3.2.1 三沙海域溢油风险SWOT分析 | 第22-24页 |
3.2.2 对船舶溢油风险的模拟 | 第24-25页 |
3.2.3 对海上钻井平台溢油风险的模拟 | 第25-29页 |
第4章 基于AHP-FCE法的三沙海域溢油风险评价 | 第29-39页 |
4.1 AHP-FCE法 | 第29-31页 |
4.1.1 构造判断矩阵 | 第29-30页 |
4.1.2 权重计算 | 第30-31页 |
4.2 基于改进的AHP-FCE法的三沙海域溢油风险评价 | 第31-39页 |
4.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第31-32页 |
4.2.2 建立权重集及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32-33页 |
4.2.3 建立评判集 | 第33-35页 |
4.2.4 设置隶属度子集表 | 第35-36页 |
4.2.5 综合模糊评价 | 第36-39页 |
第5章 国内外溢油保险产品的制度支持 | 第39-47页 |
5.1 我国溢油保险产品的法律制度 | 第39-41页 |
5.2 国外溢油保险制度支持 | 第41-44页 |
5.2.1 美国 | 第42-43页 |
5.2.2 加拿大 | 第43页 |
5.2.3 其他发达国家 | 第43-44页 |
5.3 三沙海域溢油保险制度支持建议 | 第44-47页 |
5.3.1 完善法律制度 | 第44-45页 |
5.3.2 三沙政府适度干预 | 第45页 |
5.3.3 加强国际合作 | 第45-47页 |
第6章 三沙溢油保险定价要素与条款设计 | 第47-53页 |
6.1 船舶油污强制责任保险产品 | 第47-48页 |
6.1.1 关键定价要素 | 第47页 |
6.1.2 责任范围 | 第47-48页 |
6.1.3 责任限额 | 第48页 |
6.1.4 索赔时效 | 第48页 |
6.1.5 第三人直接索赔 | 第48页 |
6.2 钻井平台溢油保险产品方案设计 | 第48-52页 |
6.2.1 关键定价要素 | 第49页 |
6.2.2 保险责任范围 | 第49页 |
6.2.3 除外责任 | 第49-50页 |
6.2.4 保险期限 | 第50页 |
6.2.5 承保机构 | 第50页 |
6.2.6 保险金额和责任限额 | 第50页 |
6.2.7 索赔时效 | 第50页 |
6.2.8 保险人义务 | 第50-51页 |
6.2.9 投保人及被保险人义务 | 第51页 |
6.2.10 赔偿处理 | 第51-52页 |
6.2.11 争议处理 | 第52页 |
6.3 钻井平台溢油保险附加战争保险条款设计 | 第52-53页 |
6.3.1 关键定价因素 | 第52页 |
6.3.2 责任范围 | 第52页 |
6.3.3 除外责任 | 第52页 |
6.3.4 承保原则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A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