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临时仲裁概述 | 第17-23页 |
2.1 临时仲裁概念及价值取向 | 第17-18页 |
2.1.1 临时仲裁概念 | 第17页 |
2.1.2 临时仲裁价值取向 | 第17-18页 |
2.2 临时仲裁历史沿革 | 第18-19页 |
2.3 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比较 | 第19-23页 |
2.3.1 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的异同 | 第20-21页 |
2.3.2 临时仲裁优势 | 第21-22页 |
2.3.3 临时仲裁劣势 | 第22-23页 |
3 临时仲裁在我国发展现状 | 第23-29页 |
3.1 学术界对临时仲裁的态度 | 第23-25页 |
3.1.1 我国应当建立临时仲裁制度 | 第23-24页 |
3.1.2 我国不应当建立临时仲裁制度 | 第24-25页 |
3.2 我国临时仲裁立法现状 | 第25-26页 |
3.2.1 我国临时仲裁立法倾向 | 第25页 |
3.2.2 我国临时仲裁法律实施现状 | 第25-26页 |
3.3 我国《仲裁法》未设立临时仲裁制度的原因及影响 | 第26-29页 |
3.3.1 《仲裁法》未设立临时仲裁制度的原因 | 第26-28页 |
3.3.2 临时仲裁制度缺失在我国消极影响 | 第28-29页 |
4 在我国构建临时仲裁制度面临的问题 | 第29-32页 |
4.1 仲裁协议效力认定 | 第29-30页 |
4.2 仲裁员任职资格 | 第30-31页 |
4.3 仲裁庭组建 | 第31-32页 |
5 临时仲裁制度域外实践及对我国启示 | 第32-41页 |
5.1 临时仲裁制度域外规定 | 第32-37页 |
5.1.1 关于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规定 | 第32-33页 |
5.1.2 关于仲裁员任职资格及责任的规定 | 第33-36页 |
5.1.3 关于解决组庭困难的规定 | 第36-37页 |
5.2 对我国临时仲裁制度的启示 | 第37-41页 |
5.2.1 仲裁协议有效性审查 | 第37-38页 |
5.2.2 完善我国临时仲裁员任职资格及责任 | 第38-40页 |
5.2.3 破除临时仲裁组庭困难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