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业专利池形成的经济效益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3 国内研究现状评价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第2章 高科技产业专利池理论和形成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23-33页 |
2.1 高科技产业专利池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1.1 产业专利池概念 | 第23页 |
2.1.2 专利池与技术标准 | 第23-24页 |
2.1.3 专利池的形成原因 | 第24-25页 |
2.2 高科技产业专利池形成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25-33页 |
2.2.1 经济效益界定 | 第25-27页 |
2.2.2 高科技产业专利池模式 | 第27-29页 |
2.2.3 高科技产业专利池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 第29-33页 |
第3章 高科技产业专利池形成的经济效益的实证研究 | 第33-49页 |
3.1 高科技产业专利池形成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 | 第33-36页 |
3.2 高科技产业专利池对产业经济效益实证分析 | 第36-42页 |
3.2.1 闪联专利池与3C产业概述 | 第36-38页 |
3.2.2 数据样本与分析 | 第38-41页 |
3.2.3 小结 | 第41-42页 |
3.3 高科技产业专利池对企业经济效益实证分析 | 第42-49页 |
3.3.1 顺德电压力锅专利池与美的集团概述 | 第42-43页 |
3.3.2 数据样本与分析 | 第43-47页 |
3.3.3 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对策与建议 | 第49-52页 |
4.1 产业角度 | 第49-50页 |
4.2 企业角度 | 第50页 |
4.3 政府角度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