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真有X的”构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1.2 研究内容及范围第9-10页
    1.3 相关研究现状第10-15页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15-17页
第二章 现代汉语“真有X的”构式的构式义第17-28页
    2.1 “真有X的”构式的构式义第17-21页
        2.1.1 现代汉语中“真有X的”的构式义第17-20页
        2.1.2 “真有X的”构式的历时考察第20-21页
    2.2 构式中的共现成分及其对构式义特征的影响第21-26页
        2.2.1 构式前加成分第21-24页
        2.2.2 构式后加成分第24-25页
        2.2.3 构式前后同加成分第25-26页
    2.3 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现代汉语“真有X的”构式的句法表现第28-35页
    3.1 构式对“X”的选择第28-30页
        3.1.1 “X”为人称代词第28-30页
        3.1.2 “X”为表示人名的词第30页
    3.2 “真有X的”构式的句法功能第30-34页
        3.2.1 “真有X的”构式作分句第30-33页
        3.2.2 “真有X的”构式在句中作谓语第33-34页
    3.3 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现代汉语“真有X的”构式的语用及形成机制分析第35-45页
    4.1 “真有X的”构式的语用功能第35-39页
        4.1.1 “真有X的”构式的语用效果第35-36页
        4.1.2 “真有X的”构式的焦点第36-38页
        4.1.3 “真有X的”构式的主观性第38-39页
    4.2 “真有X的”构式的语用原则第39-40页
        4.2.1 亲疏原则第39-40页
        4.2.2 地位原则第40页
    4.3 “真有X的”构式的形成机制第40-44页
        4.3.1 类推作用及省略原则第40-42页
        4.3.2 语境吸收及语用频率效应第42-44页
    4.4 小结第44-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韩表“猜测”类动词对比
下一篇:河南县蒙古族的语言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