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中药的发展现状及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 第14页 |
1.2 药代动力学 | 第14-18页 |
1.2.1 药代动力学的定义 | 第14-15页 |
1.2.2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2.3 药代动力学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1.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 | 第18-19页 |
1.3.1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简介 | 第18页 |
1.3.2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HPLC-MS/MS)在中药材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于UHPLC-MS/MS的田基黄中8种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0-44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2.2.1 实验设备、试剂和动物 | 第21-22页 |
2.2.2 实验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 第22页 |
2.2.3 田基黄提取物的制备和测定 | 第22页 |
2.2.4 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2.2.5 血浆样品的制备 | 第22页 |
2.2.6 方法验证 | 第22-23页 |
2.2.7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3-24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42页 |
2.3.1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24-29页 |
2.3.2 内标物的选择 | 第29页 |
2.3.3 血浆样品提取过程的优化 | 第29-32页 |
2.3.4 方法验证 | 第32-40页 |
2.3.5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40-42页 |
2.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基于UHPLC-MS/MS的白花前胡中10种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44-70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3.2.1 实验设备、试剂和动物(实验设备、实验动物分别参见2.2.1的表2-1和表2-3) | 第45-46页 |
3.2.2 实验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 第46页 |
3.2.3 白花前胡提取物的制备和测定 | 第46页 |
3.2.4 溶液的配制 | 第46页 |
3.2.5 血浆样品的制备 | 第46页 |
3.2.6 方法验证 | 第46-47页 |
3.2.7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47-4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69页 |
3.3.1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48-54页 |
3.3.2 内标物的选择 | 第54页 |
3.3.3 血浆样品提取过程的优化 | 第54-57页 |
3.3.4 方法验证 | 第57-66页 |
3.3.5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66-69页 |
3.4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基于UHPLC-MS/MS的车前草中8种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70-94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1-74页 |
4.2.1 实验设备、试剂和动物(实验设备、实验动物分别参见2.2.1的表2-1和表2-3) | 第71-72页 |
4.2.2 实验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 第72页 |
4.2.3 车前草提取物的制备和测定 | 第72页 |
4.2.4 溶液的配制 | 第72页 |
4.2.5 血浆样品的制备 | 第72页 |
4.2.6 方法验证 | 第72-73页 |
4.2.7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73-7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4-92页 |
4.3.1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74-79页 |
4.3.2 内标物的选择 | 第79页 |
4.3.3 血浆样品提取过程的优化 | 第79-82页 |
4.3.4 方法验证 | 第82-90页 |
4.3.5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90-92页 |
4.4 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