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植物体胚发生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1 植物体胚发生的研究概况 | 第10页 |
1.1.2 裸子植物体胚发生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 植物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 第12-19页 |
1.2.0 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 | 第12页 |
1.2.1 遗传转化的方法 | 第12-14页 |
1.2.2 影响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因素 | 第14-17页 |
1.2.4 报告基因的选择 | 第17-18页 |
1.2.5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18-19页 |
1.3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2. 香榧体胚发生体系的优化 | 第21-28页 |
2.1.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2.1.3 实验药品与培养基 | 第21-22页 |
2.2.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2.0 外植体处理 | 第22页 |
2.2.1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2页 |
2.2.2 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的优化 | 第22-23页 |
2.2.3 体胚的诱导及初期原生胚形成 | 第23-24页 |
2.2.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2.3.1 生长调节剂和外源添加物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2 基础培养基和外源添加物体胚增殖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3 基础培养基和外源添加物原生胚形成的影响 | 第26-28页 |
3. 香榧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 第28-36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3.1.2 载体及农杆菌菌株 | 第28页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3.1.4 实验试剂及药品 | 第28-29页 |
3.1.5 转化过程所需培养基 | 第2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3.2.1 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 第29页 |
3.2.2 农杆菌的培养与活化 | 第29页 |
3.2.3 侵染液的制备 | 第29-30页 |
3.2.4 共培养 | 第30页 |
3.2.5 筛选培养 | 第30页 |
3.2.6 绿色荧光蛋白(GFP)信号检测 | 第30页 |
3.2.7 转基因材料的PCR分子鉴定 | 第30-32页 |
3.2.8 实验数据统计与图像处理 | 第3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3.3.1 幼胚不同生长期对转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2 不同受体材料对转化的影响 | 第33页 |
3.3.3 不同菌液浓度对转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4 不同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34页 |
3.3.5 转基因材料的PCR验证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40页 |
4.1 香榧体胚发生体系优化 | 第36-37页 |
4.1.1 生长调节物及环境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6页 |
4.1.2 生长调节物及环境因素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 第36-37页 |
4.1.3 生长调节物及环境因素对体胚诱导和成熟的影响 | 第37页 |
4.2 香榧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37-40页 |
4.2.1 转化受体材料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2 侵染时间及浓度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38页 |
4.2.3 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附图 | 第45-49页 |
个人简介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