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景 | 第8-9页 |
1.2 植物源蜕皮甾酮杀虫机理及应用 | 第9页 |
1.3 匍枝筋骨草的特性及其蜕皮甾酮含量 | 第9-10页 |
1.4 营养物质消耗与次生代谢物积累动力学 | 第10-12页 |
1.4.1 细胞生长动力学 | 第10-11页 |
1.4.2 匍枝筋骨草的悬浮培养中的营养基质 | 第11-12页 |
1.5 代谢途径中的前体、诱导子、抑制剂对次生代谢含量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12-13页 |
1.5.1 合成目标次生物的前体物质 | 第12页 |
1.5.2 代谢抑制剂 | 第12页 |
1.5.3 诱导子 | 第12-13页 |
1.6 木文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6.1 营养物质消耗与β-蜕皮甾酮的积累动力学 | 第13页 |
1.6.2 代谢途径中的前体、诱导子、抑制剂对细胞和β-蜕皮甾酮含量的影响 | 第13-15页 |
2 匍枝筋骨草细胞悬浮培养的动力学 | 第15-33页 |
2.1 引言 | 第15-17页 |
2.1.1 材料 | 第15-16页 |
2.1.2 药品与试剂 | 第16-17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21页 |
2.2.1 匍枝筋骨草细胞的悬浮培养 | 第17页 |
2.2.2 悬浮培养细胞鲜重和干重的测定 | 第17页 |
2.2.3 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PH的测定 | 第17-18页 |
2.2.4 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电导率的测定 | 第18页 |
2.2.5 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糖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2.2.6 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磷酸盐含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2.2.7 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2.8 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铵盐含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2.3 细胞中蜕皮甾酮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2.5.1 匍枝筋骨草细胞生长曲线 | 第22页 |
2.5.2 匍枝筋骨草细胞培养液中pH的变化 | 第22-23页 |
2.5.3 匍枝筋骨草细胞培养液中电导率与细胞干重和蜕皮甾酮含量的变化 | 第23-24页 |
2.5.4 悬浮培养细胞液中总糖浓度的变化 | 第24-25页 |
2.5.5 悬浮培养细胞液中磷酸盐的消耗 | 第25页 |
2.5.6 悬浮培养细胞液中硝酸盐和铵盐的消耗 | 第25-27页 |
2.6 匍枝筋骨草细胞悬浮培养动力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 第27-31页 |
2.6.1 细胞生长动力学 | 第27-28页 |
2.6.2 基质消耗动力学 | 第28-30页 |
2.6.3 产物生成动力学 | 第30-3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前体和诱导子对匍枝筋骨草细胞的影响 | 第33-44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3.3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34页 |
3.4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3.5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3.5.1 细胞生长量的测定 | 第34页 |
3.5.2 细胞活力的测定 | 第34-35页 |
3.5.3 前体的添加 | 第35页 |
3.5.4 诱导子NO的添加 | 第35页 |
3.6 匍枝筋骨草蜕皮甾酮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3.7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3.8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3.8.1 继代次数对细胞内蜕皮甾酮含量的影响 | 第36页 |
3.8.2 NO作用时间 | 第36-37页 |
3.8.3 不同NO浓度对细胞内蜕皮甾酮的影响 | 第37-38页 |
3.8.4 不同前体的添加对细胞内蜕皮甾酮的影响 | 第38-42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问题和建议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