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论文中术语、缩略语一览表 | 第9-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氯霉素 | 第14-16页 |
1.1.1 氯霉素的结构、应用及危害 | 第14页 |
1.1.2 氯霉素的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1.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 第16-17页 |
1.3 单克隆抗体的分离纯化 | 第17-21页 |
1.3.1 盐析法 | 第17-18页 |
1.3.2 有机溶剂沉淀法 | 第18页 |
1.3.3 亲和层析 | 第18-19页 |
1.3.4 疏水层析 | 第19页 |
1.3.5 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 | 第19-20页 |
1.3.6 离子交换层析 | 第20-21页 |
1.3.7 凝胶过滤层析 | 第21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分泌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制备 | 第23-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细胞株、实验动物 | 第23页 |
2.1.2 试剂 | 第23-24页 |
2.1.3 仪器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2.1 免疫动物 | 第24页 |
2.2.2 饲养层细胞的制备 | 第24页 |
2.2.3 细胞融合 | 第24-25页 |
2.2.4 HAT培养基选择杂交瘤细胞 | 第25页 |
2.2.5 抗体的检测 | 第25页 |
2.2.6 杂交瘤细胞的单克隆化 | 第25-26页 |
2.2.7 蛋白含量测定 | 第26页 |
2.2.8 单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29页 |
2.3.1 小鼠血清抗体效价检测 | 第26-27页 |
2.3.2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27-28页 |
2.3.3 杂交瘤细胞上清蛋白含量及抗体效价的检测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氯霉素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及初步纯化 | 第29-3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29页 |
3.1.2 试剂 | 第29-30页 |
3.1.3 仪器 | 第30-3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3.2.1 F1小鼠的分组 | 第31页 |
3.2.2 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与接种 | 第31页 |
3.2.3 收集腹水 | 第31页 |
3.2.4 硫酸铵沉淀法纯化腹水单克隆抗体 | 第31-32页 |
3.2.5 辛酸-硫酸铵沉淀法 | 第32页 |
3.2.6 蛋白含量测定 | 第32页 |
3.2.7 SDS-PAGE凝胶电泳法计算抗体蛋白纯度及回收率 | 第32-33页 |
3.2.8 mAb活性的测定 | 第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3.3.1 诱导剂对小鼠腹水产量的影响 | 第33页 |
3.3.2 性别对小鼠腹水产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3 周龄对小鼠腹水产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4 硫酸铵沉淀法纯化腹水中单克隆抗体 | 第35-37页 |
3.3.5 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腹水中单克隆抗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应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纯化氯霉素单克隆抗体 | 第39-5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4.1.1 试剂 | 第39-40页 |
4.1.2 仪器 | 第4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4.2.1 腹水样品的预处理 | 第40页 |
4.2.2 亲和层析过程 | 第40-41页 |
4.2.3 考察上样缓冲溶液pH对抗体吸附的影响 | 第41页 |
4.2.4 考察上样缓冲溶液离子强度对抗体吸附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5 考察洗脱液pH对抗体洗脱的影响 | 第42页 |
4.2.6 流速对抗体吸附洗脱的影响 | 第42页 |
4.2.7 蛋白含量测定 | 第42页 |
4.2.8 单克隆抗体纯度和回收率的鉴定 | 第42页 |
4.2.9 单克隆抗体活性的测定 | 第42页 |
4.2.10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的测定 | 第42-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7页 |
4.3.1 上样缓冲溶液pH对抗体吸附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2 上样缓冲溶液离子强度对抗体吸附的影响 | 第46-49页 |
4.3.3 洗脱液pH对抗体洗脱的影响 | 第49-52页 |
4.3.4 流速对抗体吸附洗脱的影响 | 第52-55页 |
4.3.5 纯化后抗体活性的检测 | 第55页 |
4.3.6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测定 | 第55-57页 |
第五章 辛酸-Q离子交换串联纯化氯霉素单克隆抗体 | 第57-68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5.1.1 mAb来源 | 第57页 |
5.1.2 试剂 | 第57-58页 |
5.1.3 仪器 | 第58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5.2.1 色谱柱的制备 | 第58页 |
5.2.2 辛酸沉淀 | 第58页 |
5.2.3 阴离子交换层析过程 | 第58页 |
5.2.4 影响Q 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纯化抗体因素的考察 | 第58-59页 |
5.2.5 蛋白含量测定 | 第59页 |
5.2.6 单克隆抗体纯度和回收率的鉴定 | 第59页 |
5.2.7 单克隆抗体活性的测定 | 第59页 |
5.2.8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的测定 | 第5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5.3.1 上样缓冲液pH对抗体吸附的影响 | 第59-62页 |
5.3.2 洗脱体积对抗体纯化效果的影响 | 第62-65页 |
5.3.3 洗脱液的盐浓度对抗体纯化效果的影响 | 第65页 |
5.3.4 纯化后抗体活性的检测 | 第65页 |
5.3.5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测定 | 第65-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