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导论 | 第10-2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1-12页 |
1.2.1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学术价值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 第19-22页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2. 研究设计 | 第22-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页 |
2.1.1 留守儿童 | 第22页 |
2.1.2 隔代抚养 | 第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文化资本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家庭社会资本理论 | 第23页 |
2.2.3 生态系统理论 | 第23-24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2.3.1 问卷调查法 | 第24页 |
2.3.2 观察法和访谈法 | 第24-25页 |
2.3.3 文献研究法 | 第25-26页 |
3. X县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的特点和模式分析 | 第26-35页 |
3.1 X县概况及调查样本简介 | 第26页 |
3.1.1 X县的背景简介 | 第26页 |
3.1.2 X县的隔代抚养儿童样本简介 | 第26页 |
3.2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家庭的人口学特征 | 第26-28页 |
3.2.1 家庭经济状况 | 第26-27页 |
3.2.2 抚养人年龄 | 第27页 |
3.2.3 抚养人的受教育程度 | 第27-28页 |
3.3 隔代抚养下的家庭关系和互动特点分析 | 第28-31页 |
3.3.1 隔代抚养下的家庭关系 | 第28页 |
3.3.2 隔代抚养的互动特点分析 | 第28-31页 |
3.4 隔代抚养的具体模式分析 | 第31-35页 |
4. 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影响分析 | 第35-46页 |
4.1 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学业方面的影响 | 第35-40页 |
4.1.1 抚养人对孩子学习的态度 | 第35-37页 |
4.1.2 学习动机与态度 | 第37-39页 |
4.1.3 学习主动性 | 第39-40页 |
4.1.4 学习习惯 | 第40页 |
4.2 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生活习惯方面的影响 | 第40-42页 |
4.2.1 生活技巧习惯 | 第41-42页 |
4.2.2 生活卫生习惯 | 第42页 |
4.3 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 第42-45页 |
4.3.1 行为习惯 | 第42-43页 |
4.3.2 心理行为 | 第43-45页 |
4.4 隔代抚养利弊的综合评价 | 第45-46页 |
5. 改善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状况的对策建议 | 第46-52页 |
5.1 发展农村地区经济,解决贫困地区就业问题 | 第46-47页 |
5.2 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问题,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 第47-48页 |
5.3 发挥教育部门核心作用,建立农村教育保障体系 | 第48-49页 |
5.4 社会工作的介入 | 第49-51页 |
5.4.1 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员 | 第49-50页 |
5.4.2 建立志愿者组织沟通,为留守儿童交流建立长效机制 | 第50-51页 |
5.5 建立健全对留守儿童抚养人的社会支持体系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