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盈余质量与投资效率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创新 | 第14-15页 |
1.3.2 本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2.1 公司投资行为研究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1.1 新古典投资理论 | 第16-17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企业投资行为 | 第17-18页 |
2.1.3 委托代理理论与企业投资行为 | 第18-19页 |
2.2 公司投资行为影响因素 | 第19-24页 |
2.2.1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 第19-20页 |
2.2.2 融资约束 | 第20-21页 |
2.2.3 高层管理人员过度自信 | 第21-22页 |
2.2.4 会计信息质量 | 第22-23页 |
2.2.5 其他因素 | 第23-24页 |
2.3 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 第24-27页 |
2.3.1 围绕SOX法案的争论 | 第24页 |
2.3.2 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 | 第24-26页 |
2.3.3 内部控制与投资效率 | 第26页 |
2.3.4 其他方面 | 第26-27页 |
2.4 盈余质量与投资效率关系研究综述 | 第27-28页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8-35页 |
3.1 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 | 第28-31页 |
3.1.1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盈余质量 | 第28-30页 |
3.1.2 内部控制质量改善与盈余质量 | 第30-31页 |
3.2 内部控制、盈余质量与投资效率 | 第31-35页 |
3.2.1 内部控制有效性、盈余质量与投资效率 | 第31-33页 |
3.2.2 内部控制质量改善、盈余质量与投资效率 | 第33-35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5-45页 |
4.1 主要变量设计 | 第35-40页 |
4.1.1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界定 | 第35-38页 |
4.1.2 盈余质量的衡量 | 第38-40页 |
4.2 研究模型 | 第40-44页 |
4.2.1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盈余质量 | 第40-42页 |
4.2.2 内部控制有效性、盈余质量与投资效率 | 第42-44页 |
4.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4-45页 |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5-70页 |
5.1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盈余质量 | 第45-56页 |
5.1.1 描述性统计 | 第45-47页 |
5.1.2 多重共线性筛查 | 第47-48页 |
5.1.3 横截面混合回归结果 | 第48-56页 |
5.2 内部控制有效性、盈余质量与投资效率 | 第56-70页 |
5.2.1 描述性统计 | 第56-58页 |
5.2.2 多重共线性筛查 | 第58页 |
5.2.3 横截面混合回归结果 | 第58-66页 |
5.2.4 敏感性测试 | 第66-70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0-7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1-7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