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微通道燃烧器及多孔介质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回热型燃烧器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回热台阶式燃烧器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目前研究的不足 | 第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物理、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19-27页 |
2.1 模型的建立 | 第19-21页 |
2.1.1 物理模型 | 第19-20页 |
2.1.2 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2.2 催化反应机理及计算方法 | 第21-23页 |
2.2.1 催化反应机理 | 第21-22页 |
2.2.2 计算方法 | 第22-23页 |
2.3 数值计算验证 | 第23-25页 |
2.3.1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23-24页 |
2.3.2 数值方法可行性分析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平板型、回热平板型及逆流对冲型燃烧器内甲烷催化稳燃特性的对比数值研究 | 第27-61页 |
3.1 进气速度的影响 | 第27-37页 |
3.1.1 熄火极限和燃烧效率 | 第27-29页 |
3.1.2 温度分布和甲烷分布 | 第29-33页 |
3.1.3 预热效果 | 第33-34页 |
3.1.4 甲烷催化反应速率 | 第34-37页 |
3.2 当量比的影响 | 第37-45页 |
3.2.1 熄火极限和燃烧效率 | 第37-39页 |
3.2.2 温度分布 | 第39-41页 |
3.2.3 预热效果 | 第41-42页 |
3.2.4 甲烷催化反应速率 | 第42-45页 |
3.3 壁面散热的影响 | 第45-51页 |
3.3.1 熄火极限和燃烧效率 | 第45-46页 |
3.3.2 甲烷转化率和温度分布 | 第46-48页 |
3.3.3 预热效果 | 第48页 |
3.3.4 甲烷催化反应速率 | 第48-51页 |
3.4 导热条件的影响 | 第51-59页 |
3.4.1 熄火极限和燃烧效率 | 第51-53页 |
3.4.2 甲烷转化率和温度分布 | 第53-56页 |
3.4.3 预热效果 | 第56-57页 |
3.4.4 甲烷催化反应速率 | 第57-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逆流对冲燃烧器几何参数对甲烷催化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61-81页 |
4.1 进气口宽度L2的影响 | 第61-66页 |
4.1.1 熄火极限 | 第61-63页 |
4.1.2 甲烷质量分数分布和温度场 | 第63-64页 |
4.1.3 各个进气口的进气量分配 | 第64-65页 |
4.1.4 速度场和对冲区 | 第65-66页 |
4.2 下游段长度L1的影响 | 第66-70页 |
4.2.1 熄火极限 | 第66-68页 |
4.2.2 甲烷质量分数分布和温度场 | 第68-69页 |
4.2.3 各个进气口的进气量分配 | 第69-70页 |
4.2.4 速度场和对冲区 | 第70页 |
4.3 下游段入口长度L3的影响 | 第70-74页 |
4.3.1 熄火极限 | 第70-72页 |
4.3.2 甲烷质量分数分布和温度场 | 第72-73页 |
4.3.3 各个进气口的进气量分配 | 第73-74页 |
4.3.4 速度场和对冲区 | 第74页 |
4.4 下游段入口高度H的影响 | 第74-78页 |
4.4.1 熄火极限 | 第74-76页 |
4.4.2 甲烷质量分数分布和温度场 | 第76-77页 |
4.4.3 各个进气口的进气量分配 | 第77页 |
4.4.4 速度场和对冲区 | 第77-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5.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 | 第91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1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