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能论文

组分迁移对二元非共沸ORC工质配比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主要符号表第8-9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ORC发电技术的优势与基本情况第10-17页
        1.2.1 非共沸混合工质ORC系统的优势第10-12页
        1.2.2 ORC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第12-14页
        1.2.3 ORC系统工质研究第14-17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17-1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2 组分迁移的分段计算第19-31页
    2.1 Smith两相流模型第19-21页
    2.2 两相区积存工质平均密度第21-25页
        2.2.1 两相区当地密度第21-23页
        2.2.2 两相区平均密度第23-25页
    2.3 两相区积存工质平均浓度第25-30页
        2.3.1 循环浓度与当地浓度第25页
        2.3.2 当地组分迁移第25-26页
        2.3.3 两相区平均浓度的计算第26-27页
        2.3.4 压力与循环浓度对两相区组分迁移的影响第27-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组分迁移的积分计算第31-42页
    3.1 工质所占体积随干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式第31-32页
    3.2 截面含气率随干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式第32-35页
    3.3 气液相浓度随干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式第35-37页
    3.4 两相区积存工质平均密度和平均浓度第37-39页
        3.4.1 低密度比情况第37-38页
        3.4.2 高密度比情况第38-39页
    3.5 积分计算与分段计算结果比较第39-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组分迁移的经验拟合第42-47页
    4.1 对比平均密度关于对比压力的拟合关系式第42-43页
    4.2 组分迁移关于对比压力及循环浓度的拟合关系式第43-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7页
5 组分迁移在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ORC系统应用第47-58页
    5.1 混合工质ORC系统分析第47-50页
        5.1.1 混合工质ORC系统模型和热力过程第47-49页
        5.1.2 循环工质与计算条件第49-50页
    5.2 ORC热力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0-52页
        5.2.1 混合工质浓度对热效率的影响第50-52页
    5.3 混合工质ORC系统充灌浓度的计算第52-55页
        5.3.1 单相区积存工质质量第52页
        5.3.2 两相区积存工质质量第52-55页
    5.4 影响系统组分迁移大小的因素分析第55-56页
        5.4.1 影响工质质量占比的主要因素第55页
        5.4.2 储液罐积存工质质量对组分迁移的影响第55-56页
    5.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8-59页
    6.1 结论第58页
    6.2 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内肋管紊流换热和阻力特性的实验和模拟研究
下一篇:逆流对冲燃烧器内甲烷/空气预混催化燃烧特性的数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