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的加工利用论文

低阶煤水热提质对煤质及重金属元素迁移的影响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15-48页
    1.1 引言第15-23页
        1.1.1 世界及我国能源消费现状第15-20页
        1.1.2 我国煤炭资源基本情况及消费第20-22页
        1.1.3 低阶煤炭提质的必要性第22-23页
    1.2 低阶煤的提质技术第23-37页
        1.2.1 低阶煤的定义及基础特性第23-26页
        1.2.2 褐煤的干燥提质技术第26-34页
        1.2.3 褐煤的干燥提质技术小结第34-35页
        1.2.4 水热提质研究情况第35-37页
    1.3 煤中的痕量元素及研究热点第37-45页
        1.3.1 煤中痕量元素第37-38页
        1.3.2 国内外对痕量元素的研究第38-45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45-48页
2 实验设备及方法介绍第48-55页
    2.1 水热提质实验设备第48-49页
    2.2 改性煤理化特性实验设备及方法第49-52页
        2.2.1 煤的工业/元素/热值分析第49-50页
        2.2.2 孔隙结构实验第50-51页
        2.2.3 红外光谱实验第51页
        2.2.4 热重实验第51-52页
    2.3 煤中痕量元素汞/砷/硒的检测方法第52-53页
    2.4 煤燃烧和气化过程中汞/砷/硒的热力学平衡模拟第53-55页
3 水热改性煤的基础理化特性第55-77页
    3.1 采用煤种第55页
    3.2 水热实验过程第55-56页
    3.3 改性煤的元素/工业/热值分析第56-58页
    3.4 改性煤的孔隙变化分析第58-62页
        3.4.1 孔径的变化第59-60页
        3.4.2 比表面积的变化第60-61页
        3.4.3 孔隙容积的变化第61页
        3.4.4 水热过程对孔隙结构变化的影响小结第61-62页
    3.5 改性煤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2-70页
        3.5.1 红外谱图不同波段的官能团表征第62-64页
        3.5.2 煤质表征特征参数第64-66页
        3.5.3 水热改性对煤样含氧官能团的影响第66-68页
        3.5.4 水热改性对煤样脂肪烃结构的影响第68-69页
        3.5.5 水热改性对煤样芳香烃结构的影响第69-70页
    3.6 改性煤的热解特性分析第70-75页
        3.6.1 改性煤的热重曲线第71-72页
        3.6.2 改性煤的热解反应动力学第72-73页
        3.6.3 氧化铁添加剂对煤热解影响第73-75页
    3.7 本章小结第75-77页
4 汞/砷/硒在煤中赋存形态的研究第77-90页
    4.1 赋存形态实验的研究方法第78-83页
        4.1.1 逐级化学提取法第78-80页
        4.1.2 浮沉实验法第80页
        4.1.3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80-83页
    4.2 汞/砷/硒元素在煤中的赋存形态第83-89页
        4.2.1 逐级化学提取法结果第83-86页
        4.2.2 浮沉试验结果第86-89页
    4.3 本章小结第89-90页
5 水热改性过程对煤中汞/砷/硒元素的影响第90-102页
    5.1 水热改性对煤中汞、砷、硒含量的影响第91-97页
        5.1.1 水热前后汞/砷/硒元素含量变化第91-92页
        5.1.2 水热过程痕量元素质量平衡讨论第92页
        5.1.3 水热改性对煤中汞、砷、硒不同赋存形态含量的影响第92-96页
        5.1.4 水热改性对煤中矿物质的影响第96-97页
    5.2 热解对煤中汞砷硒含量的影响第97-100页
        5.2.1 热解工况第97页
        5.2.2 热解过程对汞砷硒含量的影响第97-100页
    5.3 水热改性对汞砷硒影响的机理分析第100页
    5.4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6 煤燃烧和气化过程中汞/砷/硒的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第102-119页
    6.1 工况的设置第102-105页
    6.2 煤气化过程中操作参数对汞/砷/硒分布的影响第105-112页
        6.2.1 气氛对汞/砷/硒分布的影响第105-108页
        6.2.2 压力对汞/砷/硒分布的影响第108-110页
        6.2.3 温度对汞/砷/硒分布的影响第110-112页
    6.3 煤燃烧过程中操作参数对汞/砷/硒分布的影响第112-118页
        6.3.1 气氛对汞/砷/硒分布的影响第112-114页
        6.3.2 压力对汞/砷/硒分布的影响第114-118页
    6.4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7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9-123页
    7.1 全文总结第119-121页
    7.2 工作展望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7页
作者简介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褐煤的热干燥机理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新型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纳米输送系统的制备及体内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