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参数测定的仪器及技术论文

可倾斜应用的轮荷测量板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2-14页
        1.2.1 汽车质心位置测量技术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2 称重传感器及多维力/力矩传感器发展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课题的来源第14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轮荷测量板受力分析与计算第15-22页
    2.1 轮荷测量板结构形式选取第15-16页
    2.2 轮荷测量板受力分析及解耦方法第16-21页
        2.2.1 水平工作状态分析第16-20页
        2.2.2 倾斜工作状态分析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轮荷测量板结构分析及优化第22-38页
    3.1 轮荷测量板有限元模型建立第22-23页
    3.2 轮荷测量板水平工作状态仿真第23-29页
        3.2.1 点载荷加载第23-26页
        3.2.2 面载荷加载第26-29页
    3.3 轮荷测量板倾斜工作状态仿真第29-33页
        3.3.1 点载荷加载第29-31页
        3.3.2 面载荷加载第31-33页
    3.4 轮荷测量板结构优化第33-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实验及标定第38-48页
    4.1 测量系统的组建第38-40页
    4.2 轮荷测量板的标定第40-44页
        4.2.1 轮荷测量板工作线的标定第40页
        4.2.2 轮荷测量板线性度标定第40-42页
        4.2.3 轮荷测量板重复性标定第42-43页
        4.2.4 轮荷测量板迟滞标定第43-44页
        4.2.5 轮荷测量板灵敏度标定第44页
    4.3 轮荷测量板倾斜测量实验第44-45页
    4.4 轮荷测量板的检定第45-47页
        4.4.1 测量精度检定第45-46页
        4.4.2 解耦精度检定第46-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第54-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车型冷却系统对整车怠速振动的影响
下一篇:A公司汽车开发项目进度延期分析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