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程概况 | 第7-9页 |
第一节 工程简述 | 第7-8页 |
第二节 自然条件 | 第8-9页 |
第二章 上部结构概述 | 第9-10页 |
第三章 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结构概念设计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结构总体概念设计 | 第11-15页 |
第四章 地基与基础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基础方案选择 | 第16页 |
第三节 A区与B区之间基础的处理 | 第16-17页 |
第四节 A区基础及地下室配筋计算 | 第17-18页 |
第五节 地下室计算方法讨论 | 第18-24页 |
第五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 第24-49页 |
第一节 抗震设计基本原理 | 第24-28页 |
第二节 基本假设和计算简图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框架和框—剪结构计算比较分析 | 第29-36页 |
第四节 适宜刚度概念在框—剪结构中的运用 | 第36-49页 |
第六章 框架分析 | 第49-62页 |
第一节 边框架梁扭矩的计算 | 第49-55页 |
第二节 多高层建筑不等强度混凝土轴心受压柱承载力计算 | 第55-59页 |
第三节 框架顶层中结点配筋构造计算 | 第59-60页 |
第四节 框架柱配筋浅议 | 第60-62页 |
第七章 剪力墙中的连梁处理建议 | 第62-69页 |
第一节 连梁的工作原理 | 第62-63页 |
第二节 连梁的设计 | 第63-69页 |
第八章 框架结点抗震设计分析 | 第69-80页 |
第一节 框架节点抗震构造措施要求 | 第69-71页 |
第二节 框架梁柱偏心节点承载力变化分析 | 第71-78页 |
第三节 震害分析 | 第78-80页 |
第九章 结构设计新方法展望 | 第80-83页 |
第十章 总结与建议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