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辆纵向速度跟踪与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智能车辆技术 | 第12-14页 |
1.2.2 电控制动技术 | 第14-15页 |
1.2.3 速度跟踪控制 | 第15-16页 |
1.2.4 全速范围跟车控制 | 第16-17页 |
1.2.5 车联网时经济车速控制 | 第17-19页 |
1.3 论文整体架构 | 第19-22页 |
第2章 智能车辆纵向动力学建模与执行器设计 | 第22-44页 |
2.1 智能车辆纵向动力学建模 | 第22-31页 |
2.1.1 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22-24页 |
2.1.2 动力传动系统模型 | 第24-31页 |
2.1.3 制动系统模型 | 第31页 |
2.2 电控气压制动系统 | 第31-42页 |
2.2.1 系统开发设计 | 第31-35页 |
2.2.2 系统试验测试 | 第35-4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模型预测速度跟踪控制方法 | 第44-72页 |
3.1 控制系统设计 | 第44-49页 |
3.1.1 整体架构 | 第44-45页 |
3.1.2 下位控制器设计 | 第45-47页 |
3.1.3 MPC控制器设计 | 第47-49页 |
3.2 联合仿真测试 | 第49-58页 |
3.2.1 仿真设置 | 第49-51页 |
3.2.2 仿真结果 | 第51-58页 |
3.3 实车试验 | 第58-70页 |
3.3.1 乘用车辆实车试验 | 第58-63页 |
3.3.2 越野车辆实车试验 | 第63-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考虑车间反应距离的全速范围跟车控制方法 | 第72-88页 |
4.1 控制系统设计 | 第72-75页 |
4.1.1 车间反应距离概念的引入 | 第72页 |
4.1.2 整体架构 | 第72-73页 |
4.1.3 考虑车间反应距离的上位控制器 | 第73-74页 |
4.1.4 LQR控制器设计 | 第74页 |
4.1.5 MPC控制器设计 | 第74-75页 |
4.2 联合仿真测试 | 第75-84页 |
4.2.1 两车联合仿真测试 | 第76-79页 |
4.2.2 三车联合仿真测试 | 第79-84页 |
4.3 实车试验 | 第84-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5章 考虑信号灯变化时间的实时经济车速控制方法 | 第88-107页 |
5.1 单信号灯经济车速控制 | 第88-98页 |
5.1.1 控制策略 | 第88-90页 |
5.1.2 联合仿真测试 | 第90-96页 |
5.1.3 实车试验 | 第96-98页 |
5.2 含跟车工况经济车速控制 | 第98-105页 |
5.2.1 控制策略 | 第98-100页 |
5.2.2 联合仿真测试 | 第100-10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结论 | 第107-110页 |
全文总结 | 第107-108页 |
创新点 | 第108页 |
展望 | 第108-110页 |
附录A | 第110-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作者简介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