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抗赤霉病RNAi载体的构建及在拟南芥中的表达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词表第11-12页
1 前言第12-20页
    1.1 赤霉病研究概况第12-13页
        1.1.1 赤霉病的分布及危害第12页
        1.1.2 禾谷镰刀菌的分类第12-13页
        1.1.3 禾谷镰刀菌致病机理第13页
    1.2 小麦及其转基因研究第13-14页
    1.3 几丁质合成酶(CHS)的结构和功能第14-15页
        1.3.1 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第14-15页
        1.3.2 几丁质合成酶的功能第15页
    1.4 RNAi研究进展第15-18页
        1.4.1 RNAi技术的发现第15-16页
        1.4.2 RNAi的作用机理及特点第16-18页
            1.4.3. RNAi与植物抗病研究第17-18页
    1.5 离体叶片接种研究进展第18-19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30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2页
        2.1.1 菌株及质粒第20页
        2.1.2 酶和试剂第20-21页
            2.1.2.1 酶与试剂盒第20页
            2.1.2.2 培养基第20-21页
            2.1.2.3 DNA提取试剂第21页
        2.1.3 拟南芥第21页
        2.1.4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30页
        2.2.0 菌株的活化第22页
        2.2.1 孢子的收集第22页
        2.2.2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第22-24页
            2.2.2.1 拟南芥的种植第22-23页
            2.2.2.2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第23页
            2.2.2.3 拟南芥叶片DNA的提取第23-24页
            2.2.2.4 转基因拟南芥PCR鉴定第24页
            2.2.2.5 拟南芥离体叶片接种孢子B51066第24页
        2.2.3 转基因拟南芥RT-PCR鉴定第24-26页
            2.2.3.1 总RNA提取第24-25页
            2.2.3.2 RNA中基因组DNA的去除第25页
            2.2.3.3 RNA逆转录为cDNA第一链第25-26页
            2.2.3.4 RT-PCR第26页
        2.2.4 DNA片段凝胶回收第26-27页
        2.2.5 质粒DNA的提取第27页
            2.2.5.1 试剂盒提取质粒DNA第27页
            2.2.5.2 煮沸法提取质粒DNA第27页
        2.2.6 PCR扩增第27-28页
            2.2.6.1 Easy Taq酶扩增第27-28页
            2.2.6.2 KOD-Plus高保真酶扩增第28页
            2.2.6.3 农杆菌菌体PCR第28页
        2.2.7 T4 DNA连接酶连接目的片段和载体第28页
        2.2.8 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第28-30页
            2.2.8.1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28页
            2.2.8.2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28-29页
            2.2.8.3 大肠杆菌热激转化第29页
            2.2.8.4 农杆菌电击转化第29-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49页
    3.1 拟南芥抗赤霉病RNAi载体构建第30-32页
        3.1.1 拟南芥抗赤霉病RNAi载体酶切鉴定图谱第31-32页
    3.2 拟南芥多基因克隆中间载体酶切鉴定图谱第32-34页
        3.2.1 拟南芥多基因克隆中间载体构建第32-34页
    3.3 农杆菌转化拟南芥PCR鉴定第34页
    3.4 转基因拟南芥鉴定第34-36页
        3.4.1 T1代转基因拟南芥PCR鉴定第34-35页
        3.4.2 T3代转基因拟南芥PCR鉴定第35-36页
    3.5 转基因拟南芥接种禾谷镰刀菌B51066第36-37页
    3.6 转基因CHS7拟南芥接种B51066后定量PCR(RT-PCR)第37-38页
    3.7 小麦单边界RNAi载体构建第38-40页
        3.7.1 小麦单边界载体酶切鉴定图谱第39-40页
        3.7.2 小麦单边界载体农杆菌EHA105转化鉴定第40页
    3.8 小麦双边界RNAi载体构建第40-43页
        3.8.1 小麦双边界载体酶切鉴定图谱第42-43页
    3.9 转基因小麦材料的繁殖与PCR鉴定第43-48页
        3.9.1 转BLF-A6、RNAi-chs7AS3AS4基因T4代小麦的鉴定第43-44页
        3.9.2 转BLF-A6、RNAi-chs7AS3AS4基因T5代小麦的鉴定第44-45页
        3.9.3 转RNAi-pkcAS3-chs3bAS1基因T3代小麦的鉴定第45页
        3.9.4 转RNAi-pkcAS3-chs3bAS1基因T4代小麦的鉴定第45-46页
        3.9.5 转抗菌肽BLF-A6基因T3代小麦的鉴定第46-47页
        3.9.6 转抗菌肽BLF-A6基因T4代小麦的鉴定第47页
        3.9.7 转RNAi-glsAS6-chs3bAS1、RNAi-chs3b-A2S2-A3S3基因T3代小麦鉴定第47-48页
    3.10 转基因小麦材料统计第48-49页
4 讨论第49-52页
    4.1 决定RNAi效率的因素第49-50页
        4.1.1 RNAi茎环结构的构建第49页
        4.1.2 启动子的选择第49-50页
    4.2 RNAi介导的拟南芥抗赤霉病研究第50页
    4.3 体外离体叶片接种条件的探究第50-52页
5 参考文献第52-60页
附录1 构建的拟南芥和小麦表达载体总结列表第60-61页
附录2 引物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融合表达标签的克隆和假单胞菌重组工程载体的构建
下一篇:可变形飞行器非定常气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