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缩写 | 第3-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18页 |
1 融合蛋白表达标签的概况 | 第11-13页 |
1.1 TEV蛋白酶简介 | 第11-12页 |
1.2 单链结合蛋白的应用 | 第12页 |
1.3 N-乙酰-D-神经氨酸简介 | 第12-13页 |
2 重组工程 | 第13-18页 |
2.1 来源于λ噬菌体的Red同源重组 | 第13页 |
2.2 基于重组质粒的Red重组系统 | 第13-14页 |
2.3 基于染色体的重组工程系统 | 第14页 |
2.4 重组工程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2.5 I-SceI介导的双链断裂修复 | 第15-16页 |
2.6 铜绿假单胞菌PA01概述 | 第16页 |
2.7 Red重组系统介导的PA01菌株改造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新型大肠杆菌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克隆和鉴定 | 第18-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18-19页 |
2.1.2 培养基 | 第19页 |
2.1.3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 第19-20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2.2.1 常规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 | 第20-21页 |
2.2.2 DNA片段的纯化回收 | 第21页 |
2.2.3 YENB方法制备大肠杆菌DH10B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及电转化 | 第21页 |
2.2.4 重组质粒的抽提及酶切鉴定 | 第21-22页 |
2.2.5 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 | 第22页 |
2.2.6 Ni-NTA融合蛋白纯化 | 第22-23页 |
2.2.7 融合蛋白的TEV酶切 | 第23页 |
2.2.8 全细胞偶联催化生成神经氨酸 | 第23-24页 |
2.2.9 TBA法测定神经氨酸含量 | 第24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4-31页 |
2.3.1 双标签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4-26页 |
2.3.2 四种蛋白的融合表达 | 第26-30页 |
2.3.3 Beta-GFP融合蛋白纯化分离结果 | 第30-31页 |
2.3.4 全细胞偶联催化及TBA方法测定神经氨酸含量 | 第31页 |
2.4 结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假单胞菌PAO1中red重组系统的构建 | 第33-4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3.1.1 菌株和质粒 | 第33-34页 |
3.1.2 培养基 | 第34页 |
3.1.3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 第34页 |
3.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3.2.1 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 | 第34页 |
3.2.2 PAO1高效感受态制备 | 第34-35页 |
3.2.3 PAO1菌株菌落PCR方法 | 第3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5-39页 |
3.3.1 pBAD-red-pTac-I-SceI-pKS克隆构建 | 第35-37页 |
3.3.2 pBAD-red-pTac-I-SceI-RK2-Tc克隆构建 | 第37-38页 |
3.3.3 pBAD-red-pTac-I-SceI-pRSF1010-Tc克隆构建 | 第38-39页 |
3.3.4 pBAD-red-pTac-I-SceI-pUCP-Tc克隆构建 | 第39页 |
3.4 讨论 | 第39-41页 |
全文总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