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路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页
    1.5 创新点及不足第16-18页
        1.5.1 创新点第16-18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8-28页
    2.1 熊彼特、欧肯的制造业发展理论第18-21页
        2.1.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第19-20页
        2.1.2 欧肯的竞争秩序观第20-21页
    2.2 美国的工业化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第21-24页
        2.2.1 工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第21-22页
        2.2.2 工业化发展阶段论第22页
        2.2.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第22-24页
        2.2.4 新制度经济增长理论第24页
    2.3“雁行形态”理论第24-28页
第3章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第28-34页
    3.1 制造业生产总值稳定增长第28-29页
    3.2 劳动力人数持续增长第29-30页
    3.3 清洁能源的使用增加第30-31页
    3.4 对高新科学技术的投入增加第31-32页
    3.5 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第32-34页
第4章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第34-40页
    4.1 劳动力成本逐渐上涨第34-35页
    4.2 制造业的利润下降第35页
    4.3 外资投资明显下降第35-37页
    4.4 资金的短缺第37页
    4.5 技术短缺第37页
    4.6 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第37-38页
    4.7 区域人才过度集中,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第38-40页
第5章 发达国家制造业转型的经验借鉴第40-48页
    5.1 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第40-42页
        5.1.1 独特的科研创新体系第40-41页
        5.1.2 独特的教育体系第41-42页
    5.2 美国制造业转型的经验借鉴第42-44页
        5.2.1 制造业的转型过程第42-43页
        5.2.2“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第43-44页
    5.3 日本制造业转型的经验借鉴第44-48页
        5.3.1 制造业的阶段化转型第44-46页
        5.3.2 经验借鉴第46-48页
第6章“再工业化”战略下制造业转型路径选择第48-59页
    6.1 着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48-51页
        6.1.1 强调发展生产性服务第48-51页
    6.2 创新驱动促制造业转型第51-56页
        6.2.1 创新机制的推动第51-52页
        6.2.2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各个阶段离不开创新第52-55页
        6.2.3 政府做好顶层设计,促体制机制改革第55页
        6.2.4 创新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柔性化、个性化发展第55-56页
    6.3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第56-59页
        6.3.1 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第57-58页
        6.3.2 快速向“工业 3.0”、“工业 4.0”过度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研究
下一篇:NICE Mobile西非市场营销策略研究